“子女是耐用消費品”引爭議,年輕人為何都不愿生育?|《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

2024-01-21 10:43:1317:10 1.9萬
聲音簡介

原文 

解讀全球熱點,讀懂世間好書,你好,這里是“熱點講書”。


最近幾天,生孩子的新聞又一次上熱搜了,而且主角依然是所謂的“專家”。根據中新社的報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在新浪財經上發表了關于生孩子的言論,認為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按照貝克爾經濟學家的行為經濟學來說,子女也是消費品,還是長周期的能給自己帶來回報的耐用消費品。這個新聞一出,網友的情緒都炸開了,覺得把孩子當成消費品實在是太沒有人情味了。


事實的確如此,年輕人難道不知道孩子對自己以后生活的重要性嗎?當然知道,可不想生的原因不就是經濟壓力大,而且不想讓孩子也受委屈嗎?專家也是為人父母,不應該不懂得這個道理。那么,為什么這些專家每次引用專業理論的同時都會惹年輕人生氣呢?年輕人不生孩子的原因他們真的感同身受嗎?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可這些社會矛盾究竟是怎么產生的?想必大家應該比較好奇。


今天,我們通過鄭真真撰寫的《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一書,借助江蘇這個局部地區的生育焦慮,來深入認識年輕人生育意愿的復雜性,真正體會他們的艱辛與不易。


如果你還沒有生育,是否打算在未來要小孩?你是否會認為小孩的出生,將導致自己經濟壓力過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


今天這條音頻,我們主要圍繞以下三點內容來詳細聊一下:

第一、耐用消費品究竟是什么意思?真的適用在生孩子上面嗎?

第二、從經濟層面上看,當代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第三、除了經濟因素,年輕人不生孩子的考慮還有哪些呢?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內容,耐用消費品究竟是什么意思?真的適用在生孩子上面嗎?


最近的新聞提到,專家所謂的“耐用消費品”概念引用的著名西方經濟學家貝克爾的理論,那么,貝克爾真的認為生孩子就是耐用消費品的行為嗎?這個專家有沒有強行解釋的嫌疑?這是需要好好討論一下的。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貝克爾的“耐用消費品”理論。貝克爾是20世紀經濟學家之一,提出了“耐用消費品”的理論,他的著作《經濟學原理》(第5版)中所述原文如下:“耐用消費品是指使用壽命超過一年的商品,如汽車、電視、冰箱等。在購買這些商品時,消費者會考慮到未來的使用價值和可能的折舊率?!币馑己苊黠@:消費者在購買耐用消費品時,會考慮到它未來的使用價值、維護成本和折舊率等因素,最后再決定是否購買該商品。打個比方,一個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會考慮到汽車的使用壽命、保養成本、油耗和未來的損耗程度等因素。如果自己的經濟條件承擔不了這些因素帶來的壓力,自然就不會去買,而是選擇先積累一段時間的資金和思想準備。這么一看,年輕人因為經濟條件差不生孩子不就正好符貝克爾的理論嗎?


不過大家先別急,貝克爾提到的理論前提是“商品”,難道孩子是商品嗎?肯定不是,代孕時間就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例子。


2019年,美國加州一名叫作為“Baby Gammy”的孩子成為了當時全球網友關注的焦點。這個孩子一出生時被發現患有唐氏綜合癥,并找到了一對澳大利亞夫婦的代孕母親在泰國生下。結果這對夫婦只帶走了健康的孿生兄弟,并拒絕照顧患病的孩子,而且還把孩子丟給了代孕母親和她的家人,讓他們做孩子的監護人??梢哉f,這樣的行為引起了網友的憤怒,這對夫婦太無恥了,竟然把孩子當做商品一樣賣給其他夫婦,不想承擔撫養患病親生孩子的責任。其實這件事兒之后,人們開始反思代孕和孩子作為商品的概念。


根據經濟學的定義,孩子不被歸為“耐用消費品”的范圍,因為他不是一種商品或產品,而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孩子不應該被買賣或交換,而應該被看作是獨一無二的人類個體,擁有自己的權利和尊嚴。不過退一步講,生孩子的確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長期投資,因為孩子在長大以后會為父母帶來收益或幫助家庭事業實現一些目標,老年時有人照顧和支持他們??砂押⒆赢敵衫浔耐顿Y行為來進行勸說,未免缺少了人情味。而且大家都清楚,即便是投資也是有風險的,很多年輕人在進行所謂生孩子投資的時候,會面臨孩子成長和教育的高成本,只看受益忽視風險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比如新華網2022年6月30日曾經報道過一個新聞,新疆有一名不負責任的父親將3歲女兒遺棄在路邊,父親32歲,是新疆某地的一名農民。他因為經濟困難和家庭糾紛等原因,無法承擔養育女兒的責任,于是將女兒遺棄,然后逃離了現場。不過幸運的是,一名路過的好心人發現了女孩,并將她送到了當地的警察局。警方很快展開調查,找到女孩的父親并將其逮捕??赡苓@位父親也有很多無奈,但丟棄孩子是不能被忍受的行為。


相信大家都會認為,生孩子應該是一個有意識和負責任的決定,家長和社會應該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幫助。那么,如今的年輕人究竟面臨著哪些壓力呢?專家真的理解嗎?


下面我們再來說第二個內容,從經濟層面上看,當代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本書以江蘇省為例子,曾經提到當地為人父母普遍的“成功意識”,也就是培養成功的子女。這就決定了普通家庭要想生孩子,必須投入很多的資金與思想準備。2010年作者采訪了當地的李女士,她本來就已經有一個孩子了,盡管也有要二孩的周密計劃,但計劃趕不上變化。與他們同住的婆婆支持他們要二孩,張女士本人也指望生了孩子以后婆婆會幫忙照料(老大就是婆婆帶大的)。但是沒想到去年婆婆中風偏癱。當時采訪的時候,李女士已經無奈地辭了工作,專職在家照料婆婆、六歲的女兒和不到一歲的兒子,只有丈夫一人工作。她有些后悔地說:如果早知這樣的話,就肯定不要了。


可是哪里還有后悔藥?本來家里經濟條件就不是特別好,多要孩子就會添加很多經濟壓力。希望孩子們都能成才是好事,但忽視了現實的風險就會很難了。


而且作者在2010年的跟蹤調查中,就已經超前地預測出今天的生育現狀,至少在他們調查的江蘇省部分地區以及其他情況類似的地區,短期內是不大可能出現生育率明顯提升的現象。而且在兩千多名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的受訪者中,只有3.1%明確表示會再要二孩,而66.6%的婦女明確表示不打算再要了,其中絕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經濟成本”。也就是說,即使沒有生育政策限制,她們今后的生育數量也不會明顯增加了。作者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具有低生育意愿以及更低生育水平的地區,顯然已經沒有必要繼續現行的生育政策。


有調查才有發言權,本書這位學者用真實的調查數據向我們展現出近年來年輕人生育焦慮的現實情況。大家顯然是考慮到了自己的實際能力有限,才會拖延生孩子的計劃。在社會節奏加快的今天,這樣的事情不是很能被理解嗎?不只是我們國家如此,類似日本這樣壓力大的地方也是如此。


2018年,一個叫安藤美姬的日本女性因無法兼顧工作和育兒而選擇了放棄孩子。原本她是一名成功的花樣滑冰運動員,曾獲得過多項世界冠軍和奧運會獎牌。在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她發現自己懷孕了。然而由于花樣滑冰的訓練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安藤美姬無法兼顧孩子,只好打掉了孩子。雖然這很殘酷,但安藤美姬的選擇是理性和現實的,因為她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發展,更不能因為想生孩子就忽視以后對他的照顧,如果這樣做才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這個事件反映了包括日本在內的工作壓力大的年輕人不愿意生孩子的現狀,大家缺錢、缺時間,無法成熟地面對撫養孩子的問題。


最后我們來談一談第三點內容,除了經濟因素,年輕人不生孩子的考慮還有哪些呢?


上面提到,作者在書中對江蘇省較低的生育意愿,特別強調了“成功意識”下經濟成本的影響因素。其實書里還強調了其他心理上的因素,也就是生育觀念的差異。其中在年輕人心里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三點,下面分開講一下:


首先,年輕人普遍認為有孩子會影響女性的工作和事業發展。


比如新浪網報道,2018年的時候,四川成都有一位名叫劉某文的女性,因為懷孕而被公司解聘了。一開始知道懷孕以后,公司要求她提供一個流產證明,但劉婧文拒絕了,因為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不忍心打掉。之后,公司就解除了她的勞動合同。劉婧文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害,向勞動仲裁部門提起了訴訟。好在最后結果公正,2019年3月,成都市武侯區勞動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認定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違法,并要求公司支付劉婧文相應的經濟補償。這下子公司反對也不行了。


這個事件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讓大家了解到職場中對孕婦的歧視現象。雖然現在有許多法律保護孕婦和女性工作權益,但還是有很多企業不能有效執行。


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原因:年輕人認為懷孕、生孩子很麻煩,自己沒有心理準備。


2019年,根據新浪新聞網報道,湖南省一名女大學生在考試前不久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因為缺乏一定的知識,而且擔心影響學業和前途,選擇了在考試前進行了人工流產。當時就有一些專家站出來說,年輕人缺乏對懷孕和生育的正確認知和心理準備,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做出不負責任的決定。既然話都說到這里了,現在的年輕人也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那么其他專家避開負責這個前提不談,一直催生才是不負責任了現在閃婚的例子也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婚后關于生育的教育與溝通問題,再生孩子也只是增加不和諧的感情了。


最后就是,年輕人對傳宗接代這類傳統觀念的抵觸,不愿意有從眾心理。這個現象其實很容易理解,畢竟時代變了,大家對生育的看法也變了。


比如早在5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時候,湖南省就有一名25歲的女孩在網上發布了一則招婿啟事,想尋找一個愿意放棄傳統家庭觀念的男友,因為她不想要孩子,也不想被傳宗接代的壓力所束縛。意思就是想組建“丁克家庭”。這個啟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人支持她選擇的權利,認為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人就認為她的做法違反了傳統的家庭價值觀,對家庭不負責任。其實不管怎么說,我們無權干涉她的決定,也不能說她肯定錯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年輕人不愿意生孩子的焦慮情緒,這背后的原因也是非常復雜的,不是說專家一直批評就管用了。


雖然我們現在經常說,生育和撫養孩子是兩個人的事,但我們不能否認,生育、撫養孩子對女性的影響要遠大于男性,甚至很多職場都不會錄取未結婚、生育的年輕女性。那么,女性為何如此艱難?女性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該如何用女性主義視角來看待職場、婚姻、生育這些事兒?不妨來聽聽日本女性主義理論第一人,東京大學明星教授上野千鶴子的《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點擊評論區第一條鏈接,即可收聽該專輯。


聽到最后,我們會很清楚地看到年輕人對于生孩子這件事兒是相當敏感的,而敏感并沒有錯,不生也沒有錯,錯的不是他們的決定,而是這個社會對他們施加的壓力太多了。這就像我們高中讀書的時候一樣,難道我們一兩個科目學不好嗎?不會的,但壓力大不就是因為內容多、要求高嗎?年輕人需要被理解,需要現實中的幫助,請我們多一些善意,多一些理解,人生的道路太多了,生孩子不是必須的選擇,就算社會發展有苦衷,也請給他們一些時間和精力來好好考慮一下。


好,《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這本書就為你解讀到這里,文稿在音頻的下方。歡迎您關注“熱點講書”,我們與你一起收獲新知,通過熱點,了解一本經典書籍。

猜你喜歡
品牌消費觀

一檔聚焦品牌、消費、商業趨勢等領域的談話式播客。我們將邀請中國最引領未來的品牌創始人/主理人們,暢聊品牌視角的行業知識、消費變化、商業思考,以及有趣的營銷故事。...

by:品牌消費觀

消費便簽 | 用消費便簽記錄消費變遷

用消費的小便簽,記錄當下社會的消費大變遷!主播阿甘對話青山資本投資人、品牌創始人,從投資幕后故事聊到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好吃好看又好玩,美好生活就該如此!

by:青山資本

子女教育

幸福家庭是可以建設的,優秀子女是可以養成的。我們都渴望擁有幸福的家庭和優秀的子女,但我們往往疏于建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的家庭、子女要跟上建設,我...

by:中正文化傳播中心

子女教育

王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親子教育專家與著名主播理子在《愛在心田》與您一同分享由一個90后的女孩給70后的媽媽的一封信,而引發的思考:父母教育中的問題與毛病,為...

by:鷹派001

子女教育

家庭學校父母如何讓孩子更健康成長

by:王婷_耶格財務自由

子女教育

他是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國家注冊營養師,他是一位心靈導師全國極富實戰經驗的親子教育專家。曾受邀到多家電臺講座!微信;s475428321

by:互聯網安利教練秋天

子女教育

我們讀書社群內容的核心是時間自由,財務自由,心靈自由,家庭幸福,承擔社會責任的全方位平衡人生!我們強調成功是積累的,成長是復利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當你喜歡我們...

by:耶格系統柯曉木

子女教育

互聯網行業目前從業人員2000萬,而且會越來越多,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成功率百分之5都不到,大部分的創業者最終淪為消費者或者創業難民,原因在哪里?到底有沒有突破...

by:私享云

子女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它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奪目的一段獨特的、不可再現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

by:許競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