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仁德智慧,終身不憂患恥辱

2023-03-24 12:23:4404:11 60
所屬專輯:《圣人之心》
聲音簡介
孟子有一句話,茍不志于仁,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致力于仁德.那么終身都會受到憂患恥辱,一直到他死亡為止。詩經中“其何能淑?載胥及溺”也是這個意思,一個不仁德的人,怎么可能有好結果呢?只會相繼都掉進水中淹死罷了。
孔孟,老莊,佛陀等等,他們說的話,他們所指的人,不是針對個別人而說,而是對所有人而說,他們的話都具有社會普遍性。所以他們幾乎說得都是世間的真理真相。
大部分人他們不仁德,不智慧。而且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改變自己的現狀,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去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們終生都活在憂患恥辱中。
一個人的憂患恥辱,用儒家的話來說,就是他們達不到仁的境界,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他們達不到佛的境界,用道家的話來說,就是他們不能領悟大道。
儒家的追求就是達到仁,如果一個人達不到仁,終生都會憂辱。說得簡單一點,最基本的仁,就是人,就是做人。一個人終生活在憂患恥辱中,是因為他活的不是一個人。
說正常人才說的話,做正常人才做的事,自己能夠首先活成一個人。人的劣根性導致這個人其實已經不像一個人,比如,邪惡,痛苦,怨恨,愚蠢,懶惰等等
仁,就是活得像是個人,不仁,就是活得不是一個人。不仁主要源于兩個原因,不善和不強。不善就是壞,不強就是弱。
壞人永遠在害人害己,其實弱者也在害人害己。弱者在自己受到傷害的同時,也使身邊的人牽連受到傷害,弱者被別人欺辱時,也使身邊的人被欺辱,所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弱者就是弱者,弱者不等于好人,不是人善被人欺,而是人弱被人欺。
弱者在受到傷害的時候,不是不仇恨不報復,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壞人的壞是源于內心的扭曲陰暗,弱者被別人欺負,被別人傷害時,也同樣會心理扭曲陰暗。壞人和弱者本質上是同一類人,只是所處的身份地位不同罷了,所以魯迅說,奴才翻身做了主子,可能比主子更壞。
內心保持善良正直,不斷學習進步,使自己越來越強大堅毅,才能達到仁,才能終生不憂患恥辱。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致力于—身 心 靈 的健康分享

健康包含1.身體層面2.心理層面3.靈性層面?,F代醫學把身體、情感和意識分開看,身和心被當作兩個東西。它們的關系互相影響,叫心身相關,屬于二元論。身心在中醫看來...

by:飄雨晗嫣

仁德上人智慧法語合集(帶字幕)

忙活了一輩子,就是為自己的心靈尋一處歸宿。仁德上人開示,為心靈導航,開啟高維智慧,提升認知能力,找到真正本來的自己,過開心無憂無慮無煩惱的快樂生活。

by:仁德書苑

仁德 朗誦【山林子自然智慧詩】

山林子原創自然智慧詩詞秉承“明道、懂理、知己、定位、修養、正行;悟真、向善、求美、無私、大愛、奉獻”的做人教育理念,首創“以詩育人,寓教于詩”的素質教育。倡導人...

by:山林子自然道德智慧詩

仁德之聲(仁德上人解脫道專修-帶文稿)

傾聽仁德之聲,跟著仁德上人走進心地法門,聽聞的當下,回歸自心,找到真正的自己,從此人生與眾不同。聽聞—認知—見性—解脫!

by:仁德書苑

仁德·了凡小言

生金剛智,破煩惱城。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思在腦,能在身;從容過生活。

by:仁德耕心塾I予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