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朝鮮?何以勝利?

2024-01-20 02:09:1014:21 4560
所屬專輯:國際熱點︱解讀
聲音簡介

1948年,發生了很多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已經結束了兩年多,但余波未平。

在中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對法西斯分子及其追隨者的清算仍在進行。

3月25日,溥儀皇帝堂妹川島芳子被國民黨政府判以“漢奸罪”,執行死刑,時年43歲。

11月12日,東京國際法庭判處七名日本戰犯死刑。

更重要的是,大戰過后,世界并未迎來和平,冷戰的“鐵幕”正在降下。

1946年3月5日,帶領英國打贏了二戰卻輸掉了戰后選戰的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那場著名的“鐵幕演說”:

“一道鐵幕已經在整個歐洲大陸降下。和平鴿無法穿越這道鐵幕,世界被劃分為東方和西方?!?/p>

兩年后,1948年6月24日,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美蘇兩大陣營打響了冷戰的“第一槍”。

從柏林往東,萬里之外的中國,也處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1947年下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

經過一年的內線和外線作戰,解放軍殲滅了大批國民黨軍,把主要戰場由解放區推進到國民黨統治區,并直接威脅其政治經濟中心南京和上海。

1948年9月12日,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的第一場——“遼沈戰役”,拉開序幕。

遼沈戰役到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

經此一戰,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隊47.2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

值得一提的是,此后,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隊。

就在解放軍為新中國的誕生浴血奮戰的同時,中國東北方向的朝鮮半島,也迎來了命運的關鍵時刻。

1948年,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南朝鮮成立了“大韓民國政府”,北朝鮮則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

南北雙方均不甘于半島分裂的局面,都有著“統一國家”的強烈愿望。

接下來一兩年,朝鮮半島南北雙方武裝沖突、摩擦不斷。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全面爆發。

一開始,朝鮮軍隊勢如破竹,一度將韓國軍隊壓縮在朝鮮半島東南一隅。

隨后,美軍攜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余威,全面介入朝鮮內戰。

同時,美國派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完成國家統一。

自1840年以來,經歷了100多年外敵入侵、內亂和分裂的中國,在剛剛慶祝完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國慶后,就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難選擇。

朝鮮危在旦夕,美帝國主義及其附庸隨時可能越過鴨綠江,從東北方向威脅年輕的共和國。

1950年10月,周恩來總理通過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向美國發出明確的信號:

“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p>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根本沒有把新中國的警告放在眼里。

麥克阿瑟在二戰中先是遭遇了“菲律賓慘敗”,但最終兌現了“我會回來的”豪言壯語,橫掃太平洋戰區的日軍,最終在1945年,他指揮下的美軍將戰艦開進了東京灣。

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作為盟軍代表,在密蘇里戰艦的甲板上,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自此,“戰神”還成了日本的“太上皇”。

經歷了二戰的“世紀之勝”后,不可一世的美國,遇上了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

朝鮮要統一半島?

無論是對美國來說,還是對麥克阿瑟來說,在冷戰的“鐵幕”已經降下后,他們無論如何不會允許朝鮮半島在社會主義的旗幟下歸于統一。

1950年9月,麥克阿瑟指揮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孤軍深入的朝鮮軍隊頓時首尾不能相顧,節節敗退。

在1950年10月1日新中國慶祝第一個國慶日之時,朝鮮的局勢已經糜爛不堪,“聯合國軍”步步緊逼,已經來到了鴨綠江邊。

麥克阿瑟正在朝著他的目標進發——在1950年“感恩節”之前,帶領美軍結束戰爭回家。

當時,擺在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面前的,是一個無比艱難又事關重大的決定。

打?

憑什么?

不打?

怎么辦?

2000多年前,孫子說: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p>

當新中國的領導人在討論是否要出兵朝鮮的時候,他們一定不會忘記這句話。

下圖是“星球研究所”繪制的朝鮮戰爭前中美國力對比,差距足以令人絕望。

但是,共和國第一代領導集體沒有絕望。

經過長時間的研判,他們最終定下了出兵朝鮮、抗美援朝的戰略決定。

毛主席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p>

后來的事實也充分證明了偉人在戰略上的高瞻遠矚——抗美援朝成了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我們讓時光回流十五年。

1935年10月21日,到達陜北的紅軍迎擊國民黨35師騎兵團2000多人,毛澤東親自在吳起鎮西山督戰迎敵。

部署好戰斗后,他把指揮事宜交給彭德懷處理。

此役,紅軍將士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取得了一場關鍵的勝利。

戰斗結束后,毛澤東提筆寫下了一首六言詩,贈予彭德懷: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據說,彭德懷收到這首詩后,將最后一句改為“惟我英勇紅軍”,并將詩退還給了毛澤東。

十五年后,領袖和將軍再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攜手合作。

這一次,他們注定將震驚全世界。

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有太多說不完的故事。

我們還是簡單回顧一下戰史吧。

據“央視軍事”總結:

抗美援朝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中旬,為運動戰階段;第二階段是1951年6月中旬—1953年7月27日戰爭結束,為陣地戰階段。

在運動戰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軍一道,連續進行五次戰役,共殲敵23.3萬余人,其中志愿軍殲敵18.5萬余人。

第一次戰役

志愿軍與“聯合國軍”遭遇。第40軍在溫井、兩水洞重創南朝鮮軍第1師、第6師。第39軍在云山殲滅美“開國元勛師”1800余人。第42軍主力在黃草嶺、赴戰嶺阻敵北進。

此役殲敵1.5萬余人,迫使敵軍從鴨綠江邊撤至清川江以南。

第二次戰役

志愿軍將“聯合國軍”誘至戰場,爾后突然發起反擊。第38軍113師穿插至三所里、龍源里,斷敵退路。西線敵軍被迫全線撤逃。東線第20軍、27軍在長津湖地區冒著嚴寒,全殲美第7師第32團和第31團一個營,重創美陸戰1師。

此役殲敵3.6萬余人,將戰線推至“三八線”。

第三次戰役

“聯合國軍”34萬人在“三八線”及其以南地區組織防御。志愿軍6個軍共31萬余人,在朝鮮人民軍3個軍團的協同下,突破敵人防線,攻占漢城。

此戰殲敵1.9萬余人?!奥摵蠂姟北黄瘸分帘本?7度線附近。

第四次戰役

中朝一線部隊28萬余人集結于漢城、高陽、金化地區休整?!奥摵蠂姟背鰟?3萬余人在全線發起進攻。彭德懷決定“西頂東反”,集中6個軍發起橫城反擊戰。隨后,中朝軍隊全線轉入運動防御,主動撤出漢城。

此役殲敵7.8萬余人,將“聯合國軍”遏制在“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

第五次戰役

志愿軍11個軍和朝鮮人民軍1個軍團向漣川、汶山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再次越過“三八線”,直逼漢城;隨后,志愿軍轉移兵力于東線,給縣里的南朝鮮軍予殲滅性打擊。6月10日,中朝軍隊將“聯合國軍”阻于汶山、高浪浦里、鐵原、金化、楊口、明波里一線,敵我形成對峙。

此役殲敵8.2萬余人?!奥摵蠂姟北黄冉邮芡鹫勁?。

抗美援朝第一階段五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并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迫使美國接受停戰談判,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正是他們無懼犧牲、浴血奮戰

才換來我們今日的山河無恙

在五次戰役之后,雙方于1951年7月開始停戰談判。

在談判期間,美軍先后發動多次攻勢,均被粉碎。

1953年7月,雙方在板門店簽署《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于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

“聯合國軍”第三任總司令馬克·克拉克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

“我成了歷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和痛苦?!?/p>

何以朝鮮?

何以勝利?

1951年1月1日,就在第三次戰役進行之際,毛主席就發表了題為“在偉大愛國主義旗幟下鞏固我們的偉大祖國”元旦社論。其中,他這樣指出:

“人民志愿軍在朝鮮兩個多月的英勇作戰,證明了甚至在沒有飛機坦克和很少大炮的條件下,‘最強大’的帝國主義軍隊也是可以擊敗的。因此,當進入1951年時,帝國主義對于我們的侵略雖然還沒有停止,但我們卻是滿懷信心地面向著光明的將來!”

此后,抗美援朝戰爭的走向,跟毛主席的預料完全一致。

兩年多以后,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1953年7月,彭德懷以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官的身份鄭重地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并說了一句讓整個世界記住的名言:

“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今天,是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的70周年紀念日。

讓我們永遠都不要忘記那些為了共和國的安慰、為了中國人民的利益長眠在異國他鄉的英烈,包括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烈士。

1958年2月,周恩來總理一行訪問朝鮮,專程來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周恩來總理、陳毅元帥、粟裕大將為志愿軍烈士獻上花圈。

大雪紛飛,追思無窮。

山河無恙,是因為有英烈們的犧牲啊。

這里,是每一個到朝鮮的中國人,都應該去一次的地方。

70年后,我們再次重溫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何以朝鮮?

何以勝利?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民族也是一個不怕犧牲、不懼強權、不信邪的民族。

古往今來,無數中華兒女懷著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征戰疆場,血灑異域。

正是他們的犧牲,讓中華文化在過去5000年里從未間斷。

讓我們一起再聽聽當年志愿軍戰士們的心聲吧:

后記:

1951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在第三次戰役中占領了漢城。

消息傳來,中國東南大地上一個92歲高齡的老人,用一首詩寫出了他的心聲。

這個老人叫薩鎮冰,在50多年前的甲午戰爭中,他擔任北洋水師副將。

那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現代化探索戛然而止。

此后,國家和民族的局面愈發不可收拾。

50多年后,薩鎮冰聽聞朝鮮戰場傳來的捷報,胸中的塊壘想必終于可以一掃而空了,他寫道:

“師入三韓大有聲,海東形勢一番更。

美軍屢敗終難振,華裔方興孰敢輕。 ”

大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大唐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

這是王玄策一生中第二次出使天竺。

此次出使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從天竺引進蔗糖的制作工藝和匠人。

這是一次和平之旅,也是一次友誼之旅。

四天竺國王聽聞大唐使者到來,紛紛派使者帶著財物,準備與王玄策一起到長安朝貢。

當時,中天竺王尸羅逸多死后,國中大亂,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于是發動所有軍隊以拒王玄策。

跟隨王玄策的30騎兵與敵人交戰,失敗被擒獲,敵人趁機劫掠諸國貢獻的財物。

王玄策想盡辦法終于逃了出來,他沒有回長安“哭訴”,而是到了幾年前剛剛與大唐和親的吐蕃。

王玄策發檄文征召軍隊,得到了1200名吐蕃將士、7000名泥婆羅騎兵,一路追擊中天竺軍隊,勢如破竹。最后,俘獲阿羅那順,送往長安獻俘。

在中國歷史上,像王玄策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漢唐盛世,華夏文明,光耀世界。

班超率36人平定西域,王玄策孤身“反殺”中天竺,都印證了一句話:

“明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今天,朝鮮半島依然不平靜,美國最近接連將可以發射核彈頭的戰略導彈核潛艇調往韓國。

70年,也許太長了,長得讓帝國主義分子忘記了曾經失敗的痛苦。

但是,對于中華民族來說,70年,不過是一瞬間。

我們渴望和平,我們尊重生命,但我們的血脈里,也流淌著祖先、前輩英烈的鮮血。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民,時刻準備著用勇氣和智慧再一次捍衛和平。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1362161uzlr

緬懷先烈!不忘英雄!

聽友480278654

一起侃大山

猜你喜歡
何以國

何以帝國從財政視角再看中華史

by:晚俠_riley

何以言婚

簡介:阮疏想,如果沒有那么愛,便不會忍受三兒上門,陸銘出軌。妄圖重新開始,可惜現實給了她N重打擊:婆婆說她生不出孩子要離婚,同父異母的妹妹公然宣稱要搶走陸銘,父...

by:都市專輯之

何以妻歡

我叫李武,大學畢業后到處碰壁,寄人籬下,就在日子都過不下去的時候,一個征婚廣告讓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結婚第一天晚上我就被帶了綠帽……原來這事情并沒有那...

by:聲優ing心誠

何以為父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父親并不單單是幫助母親那么簡單,他是一個男人這個簡單事實和他所懷揣的父愛,將影響孩子一生。

by:想飛翔的蝴蝶

何以為父

影響彼此一生的父子關系

by:ZZ心理咨詢師

何以為父

一個男人成為父親,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一個男人成為父親,會對他的伴侶產生什么影響一個男人成為父親,會對這個男人與他自己父親的關系產生什么影響

by:大河_1989

何以負君心

【強烈推薦】一邊是相惺相惜的救命之恩,一邊是相濡以沫的守候之情,她在兩人之間,最終該如何抉擇呢?【內容簡介】她于蘭陵王府上一舞驚艷了他,自此與這風流之名傳遍鄴城...

by:一路聽天下官方

何以為父

一個男人成為父親,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一個男人成為父親,會對他的伴侶產生什么影響?一個男人成為父親,會對這個男人與他自己父親的關系產生什么影響?

by:旺棋棋shelley

何以解憂

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向來云濤盤,眾力亦不細。呀坑瞥眼過,飛櫓本無蒂。得失瞬息間,致遠宜恐泥。百慮視安危,分明曩賢計。茲理庶可廣,拳拳期勿替。

by:放生二十度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