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 怎樣讀一本書

2023-04-16 23:25:1119:22 51
所屬專輯:一間自己的房間
聲音簡介
簡而言之,這是閱讀生平故事與信札的一種方法,我們可以讓傳記和自傳照亮過往的許多窗口,遙望那些已故名人的日常習慣;有時,我們會幻想與他們很親密,乃至能驚訝地發現他們的秘密,有時,我們也可以抽出一本他們撰寫的戲劇或詩集,看看在作者面前閱讀,會不會感覺有所不同。
不過,這又會引出其他問題。我們必須問自己,作者的人生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一本書?讓這位傳記作者來詮釋那位作家,有多安全、多可靠?語言是如此敏感,如此容易受到作者性格的影響,那么,我們應當在多大程度上抵抗或屈從于由傳記作者引發的同情和反感?閱讀他人的人生故事、信札時,這些問題都會壓在我們心頭,我們必須為自己回答,因為這都是相當個人化的問題,沒什么比盲從別人的偏好更容易使人犯下致命錯誤的了。
其實,我們還可以帶著另一種目的去讀這類書籍,不是為了在文學上有所洞見,也不是為了熟知名人掌故,而是為了改善和培養我們自己的創造力。
書架的右手邊不是有扇敞開的窗戶嗎?放下書卷、看看窗外是多么令人愉快!外面,馬駒繞著田野奔跑,女人在水泵邊打水,驢子揚起脖子,發出刺耳的長嘶——這景象是如此的無意識,彼此互不相關,而且永動不息,這景象是多么振奮精神!任何書房里的大部分書籍,都不過是記述了這些男人、女人和驢子生命中的一些轉瞬即逝的時刻。
1?塔特·威爾金森
Tate Wilkinson(1739-1803),英國演員,戲院經理。
2?阿瑟·威爾斯利
Arthur Wellesley(1769-1852),威靈頓公爵,軍事家、政治家,第二十一屆英國首相,曾參與過打敗拿破侖的滑鐵盧戰役,是世界歷史上唯一獲得八國元帥軍銜的軍人。
在成熟的過程中,每一類文學都會攢下一堆棄物,那是用支吾、微弱、已然滅跡的古音講述的逝去的時光、被遺忘的生命。但是,如果你讓自己沉湎于棄物堆,享受那種閱讀的樂趣,那些被丟棄、任其腐朽的人類生活的遺跡就會讓你驚喜,毋寧說,是被其征服??赡苁且环庑拧尸F出怎樣的一幅畫面??!可能只是幾句話——但它們帶給人何等的展望!
有時,會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伴隨著如此美妙的幽默、哀婉和圓滿,儼如一位偉大小說家的手筆,其實呢,那不過是老演員塔特·威爾金森在回憶瓊斯船長的傳奇故事;不過是阿瑟·威爾斯利手下的年輕副官愛上了里斯本的一位漂亮姑娘;不過是瑪麗亞·艾倫在空落落的客廳里丟下針線活,嘆息說她多么希望當初聽了伯尼博士的好言相勸,別和她心愛的里希私奔。
1?查爾斯·伯尼
Charles Burney(1726-1814),范妮·伯尼之父,英國音樂史學家,作曲家,1769年榮獲牛津大學音樂博士榮譽學位。伯尼家族有許多文藝界的好友。這個場景出自范妮·伯尼所著的回憶錄。
這些都沒有價值,說穿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現在時不時在舊物堆里翻翻卻是多么讓人著迷啊,就在窗外馬駒繞著田野奔跑、女人在水泵邊打水、驢子刺耳長嘶的時候,找出埋在海量往事下面的老戒指、老剪刀和破雕像的鼻子,努力把它們拼湊起來!
但長遠來看,我們最終會厭倦閱讀棄物,厭倦必須為了把威爾金森、班伯里和瑪麗·艾倫這些傳記中的人物能夠呈現給我們的真假摻半的故事補充完整而去尋覓別的素材。他們沒有藝術家那種有所強調、有所篩減的能力;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完整實述,把一個本來可以很好看的故事講得支離破碎。他們只能提供一些事實,而提供事實是非常低劣的虛構形式。
?
因此,我們會越來越渴望放下那些模棱兩可、欠缺完整的敘述,不再去搜尋人性的細微差別,而去享受經過更精純提煉、小說才有的更純粹的真實感。于是,我們滋生出一種情緒,強烈而概括,不拘于細節,而是用某種有規則的、反復出現的韻律去加以強調,這種情緒的自然表達便是詩歌。等到我們幾乎自己都能寫詩的時候,就到了讀詩的時候……
西風何時吹起?
絲絲小雨下不停,
天啊,只愿愛人在懷中,
我重回床榻!
2
英國民謠,可見于《牛津版英國詩歌錄1250-1900》,詩名:The Lover in Winter Plaineth for the Spring。
詩歌的影響是如此強烈而直接,一時間,只能感受到詩歌本身,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感覺。就這樣,我們進入了深邃的境界——這種沉浸是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徹底!這詩里沒有任何牽制,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們的飛翔。虛構的幻覺是漸漸形成的,最終的效果經過了預先鋪墊,但是,在讀到這四行詩時,誰會停下來問這是誰寫的?誰還會聯想到多恩的破屋或西德尼的文書?或是把這詩句置于錯綜復雜的過去和世代更替之中?詩人,永遠是我們同時代的人。
1
Francis Beaumont(1584-1616)和John Fletcher(1579-1625)所作的Confession of Evadne to Amintor。
2
John Ford(1586-1639)所作《細沙滴落,細數分秒》(Minutes are numbered by the fall of sands)。
3
華茲華斯所作《序曲》中的一段。
我們的存在,在這一刻被集中、被濃縮,就像處于任何一種強烈震撼的私人情感中。然后,那感覺會在我們心中一圈圈擴展,真實不虛,直至更邊緣的感覺神經也被觸動,開始發出聲音,做出評論,我們便感知到了回音和反思。詩歌的強度涵蓋了相當廣泛的情感范疇。我們只需略加比較,先看這兩句的震撼與直接:
我要倒下如樹,倒向我的墳墓,
只記得我悲傷難抑。
再看看這幾句搖曳的韻律:
細沙滴落,細數分秒,
如斯沙漏;漫長光陰
令我們荒廢青春直至入墓,我們回首歲月
一時歡愉,狂喜揮霍,終于
歸家,歸于悲戚;但生命,
厭倦了放縱,細數粒粒細沙,
哀嘆中哀泣,直至最后一粒落下,
宣告災難終止,歸于安息。

或是在這幾句詩中沉思:
無論年輕還是年老,
我們的命運,我們存在的中心與家園,
無窮無盡,也只有在那兒;
帶著希望,永遠不會死滅的希望,
努力,期待,渴望,
以及永恒之物。
再對照這幾句中豐饒圓滿的雅麗:
月亮悠悠升上碧空,
無論何處都不停留:
她輕盈地向上飄升,
一兩顆星子相伴左右——
1
柯勒律治所作《古舟子詠》中的一段。
2
Ebenezer Jones(1820-1860)所作的When The World Is Burning中的一段。
或是這幾句的奇妙幻想:
徘徊林中的幽靈
不會停止游蕩
在遠處的空地里,
偉大的世界燃燒之際,
一股輕柔的火焰在升騰,
在他敏銳的眼中,好似
樹蔭下的番紅花。
只需比較這些詩句,我們就能領略詩人多姿多彩的藝術手法。詩人能讓我們同時成為演員和觀眾;就像把手伸進手套里一樣,詩人能摸透人性,從而搖身變為福斯塔夫或李爾王;詩人有濃縮、延展、表達的本領,一勞永逸。
?
“只需比較”——這一語道破天機,等于承認了:閱讀真的是很復雜的事。盡最大的理解力獲取初步印象,這只是整個閱讀步驟的第一步。我們若想從書中得到全部的快樂,就必須完成另一步。我們必須對這些多種多樣的印象做出判斷;必須把這些稍縱即逝的感想固化成扎實、持久的印象。但不能馬上就完成。等待閱讀的塵埃落定,等矛盾和疑問平息;散步,聊天,摘下枯萎的玫瑰花瓣,要不就睡上一覺。
然后,突然之間——大自然的潛移默化莫過于此——就在出乎意料的時候,那本書又會重現,但已是另一番模樣了。它會成為一個整體再次浮現,搶占思維的前灘。作為一個整體,它已不同于閱讀字句段落時的那本書了?,F在,各種細節各就各位。我們從頭至尾看到了它的形狀,是谷倉,是豬圈或是大教堂?,F在,我們可以把書與書作比較了,好像比較不同的建筑物。
但這種比較意味著我們的立場已改變,我們不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他的評審;做朋友時,再多同情和共鳴都不為過,同樣,擔任評審員時,再嚴厲也不為過。浪費我們的時間和同理心的書,不就是罪犯嗎?炮制假書、偽書,令世界烏煙瘴氣、充滿腐敗和疾病的壞書的作者們,不就是腐蝕、玷污社會的最陰險的敵人嗎?
那就讓我們開始嚴厲的評判吧,把每本書與同類別中最偉大的作品去比較。經過評定,我們讀過的書就會以固定的形狀留在腦海中——《魯濱遜漂流記》《愛瑪》《還鄉》,要比,就要和這些最好的書比較,包括最新、最不起眼的小說都有權利被放在最好的作品旁邊接受評審。要比,也要與詩歌比較——當韻律帶來的迷醉感淡去、詞藻的光彩消退,一種可見的形象就會回到我們腦海中,必須與《李爾王》《菲德拉》《序曲》去作比較;就算不和這些杰作比較,也要與我們心目中的同類型詩歌中的最出色的作品去比較。這樣,我們或許才能確定:新詩和新小說之“新”其實只是最膚淺的特點,我們只須稍稍改進評判以往作品的標準,并不需要徹底改變。
如果假設閱讀的第二步,亦即評判和比較,就像第一步那樣簡單明了——只要敞開心扉,接受快速涌入腦海的無數印象——那就太愚蠢了。
1
法國戲劇大師拉辛(Jean Racine,1639-1699)的五幕悲劇劇本。

第二步,需要你在眼前沒有攤放書本的情況下,繼續閱讀,把一個模糊不清的形象與另一個對照;還要有廣泛的閱讀積累,以及足夠的理解力,才能使這種比較生動活潑、具有啟示性——做到這些就很難了。
更難的是,還要進一步說出:這本書不僅屬于哪種類型,而且具有什么價值,失敗在哪里,成功在哪里,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履行讀者的這種職責需要充沛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學識,不是隨便誰的頭腦都具備這些能力的;即便是最自信的人,頂多也只能在自己身上發現這種能力的苗子而已。
所以,如果你索性放棄閱讀的這一步,放手讓批評家們,讓圖書館里那些裘袍加身、冠冕堂皇的權威們去替我們判定那本書有沒有絕對的價值,豈不是更不明智呢?然而,那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任務??!
我們或許會強調共鳴的價值,或許會在閱讀時努力忘記自己的身份,卻還是知道無法達成徹底的共鳴,無法把自己完全沉浸進去;內心總有一個小魔鬼在輕輕說,“我討厭,我喜歡”,我們無法讓他保持沉默。實際上,正是因為有這種好惡,我們與詩人、小說家的關系才如此親密,根本無法容忍別人存在。哪怕最終的意見與他人不同,哪怕我們的判斷錯誤,但自己的品味、那種撼動周身神經的感覺,仍然堪比我們的燈塔。我們通過感覺去學習,不能在減弱自己的個性的同時壓抑自己的偏好。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或許能夠培養自己的品味,令其有所服從,有所節制。在貪婪飽嘗各種書籍——詩歌、小說、歷史、傳記——之后停止閱讀,轉而去探索久遠時空里的多樣化、現世物事的互不和諧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品味會有一點改變,它不再那么貪婪了,更喜歡反思了。從這時開始,它就不僅能給出對某本書的評判,還能告訴我們,這本書與某些書有什么共同特點。它會說:注意這一點,我們該稱之為什么?接著,它會給我們念一段《李爾王》,或許再念一段《阿伽門農》,以揭示那種共同特點。
于是,在自己的品味的引導下,我們就能超越單本書籍,去尋找能把書歸為同類的那些特質;我們會為之起名,擬定規則,以此讓我們感知的各種觀念井井有條。通過這種辨析,我們將獲得一種更深入、更罕見的愉悅。不過,只有與書籍本身密切關聯,并因此不斷地破而再立,規則才能真正擁有生命力。在宛如真空的狀態中,制定脫離實際的規則是再容易,也再愚蠢不過的了。
1?約翰·德萊頓
John Dryden(1631-1700),英國詩人、劇作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代表作:《一切為了愛情》(All for Love)、《論戲劇詩》(Essay of Dramatick Poesie)等。
好了!為了在這種艱難的努力中穩步前進,我們現在終于可以求助于那些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家了,他們能夠提升我們對于文學藝術的領悟。在柯勒律治、德萊頓和約翰遜那些深思熟慮的評論中,在詩人和小說家們那些常被忽視的言辭中,往往會出現特別切題的看法,其相關性令人驚訝,足以照亮我們腦海深處模糊不清的念頭,并加以鞏固定形。
但只有當我們老老實實帶著自己閱讀中產生的問題和想法去請教時,他們才能真的幫到我們。如果我們把自己完全交托給他們,棲身在他們的權威之下,儼如綿羊躺在樹蔭里,他們就幫不到我們了。如果我們與他們意見相左,繼而被他們征服,我們才會真正理解他們的判斷。
?
如果真是這樣——讀書需要極其稀罕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斷力——想必你會下這樣的定論:文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藝術,就算我們苦讀一輩子書,好像也不太可能對文學評論做出什么有價值的貢獻。我們必須繼續當讀者,而不應覬覦屬于那些極少數佼佼者的高級榮譽,他們既是讀者,又是評論家。但作為讀者,我們仍然有自己的責任,甚至也有一定的重要性。我們設立的標準、做出的評判都會滲入空氣,融入作家寫作時呼吸的氛圍。由此,締造出對作者們的影響力,哪怕我們的感想不會被刊印出來。
只要是教導有方的、獨立、真誠又有活力的影響,現在就可能擁有重要的價值,因為,在評論尚未定論時,書籍就像射擊場上的動物靶子一樣快速流動,評論家只有一秒鐘的工夫去裝彈、瞄準和射擊,而且很可能失手,把兔子當成了老虎、把老鷹當成家禽,或者完全打飛,把子彈浪費在遠處安詳吃草的奶牛身上。
如果,除了媒體發表的某些盡失水準的評論,作家還能感受到另一種評價——來自只因熱愛讀書而慢慢地、非專業地讀書的讀者們,他們的評價帶有強烈的共鳴,又極其嚴厲——這難道不會有助于提高作家的寫作質量嗎?如果,以我們讀者的方式使書籍更茁壯有力、更豐饒多樣,那就是一個值得去圓滿的結果。
?
ON THE TERRACE N.D./ KONSTANTIN KOROVIN
話說回來,又有誰讀書是為了求個結果呢——哪怕是令人渴望的?有沒有什么事,是我們僅僅因為它本身很美妙、因為有終極的幸福而去做的?難道讀書不算嗎?
至少,我會時常夢想,末日審判來臨時,偉大的征服者們、大律師們和政治家們都領受了獎賞——王冠、桂冠、刻在大理石上的永不磨滅的姓名,這時候,上帝看到我們胳膊下夾著書走過來,就轉向彼得,不無嫉妒地說:“看,這些人不需要獎賞。我們沒什么可以給他們的。他們曾熱愛讀書?!?/article>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夜的第七章

一幅詭異的圖畫,一雙讓人恐懼不己的眼睛,舍友接連遭遇不幸,死亡伴著他生活久久不能離去....

by:桃李羅堂前

夜的第七章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一是人心。人性復雜而多變,在利益與代價的天平上,欲望、貪婪、憤怒、嫉妒,總將人心來回拉扯。這里有很多個關于人性的故事,微笑后...

by:三秋之聲

吶喊-第七章

「造反?有趣,……」來了一陣白盔白甲的革命黨,都拿著板刀,鋼鞭,炸彈,洋炮,三尖兩刃刀,鉤鐮槍,走過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時未莊的...

by:蒲公英_bli

第七章:了解女人

一個女人,如果想享受一個優質男人的財富,她就得輔助男人在事業、生活上過得更好?!惒?/p>

by:妙巴

第七個讀者

"他沉淪,他跌倒。"你們一再嘲笑,須知,他跌倒在高于你們的上方。他樂極生悲,可他的強光緊接你們的黑暗。----尼采開啟一段塵封的往事,心中有痛,但也看見希望。美...

by:逆水寒_仟藝

第七式

每首詩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師的圖解,讓學詩一目了然。...

by:北國飄雪6

綜英美 夜的第七章

不小心趕上了胎穿潮流的Issac決心做一番大事業,然而一次意外的綁架讓他開始懷疑自己。十六年后,又一次綁架發生在他身上,陰影之后,他聽到了熟悉的名字。解救自己的...

by:夏色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