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暮色中的炊煙

2023-06-16 10:03:0312:07 5.6萬
聲音簡介




炊煙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


它們經過了火光的歷練,又鉆過了一段漆黑的煙道后,一旦從煙囪中脫穎而出,就帶著股超凡脫俗的氣質,寧靜、純潔、輕盈、飄渺。


無云的天氣中,它們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們就是云的長裙下飄逸著的流蘇。


如果你晚霞滿天的時候來到山頂,俯瞰山下的小鎮,可以看到一動一靜兩個情景,它們恰到好處地組合成了一幅畫面:


靜的是一幢連著一幢的房屋,動的則是裊裊上升的炊煙。


房屋是冷色調的,炊煙則是暖色調的。這一冷一暖,將小鎮寧靜平和的生活氣氛完美地烘托出來了。


女人們喜歡在晚飯后串門,她們去誰家串門前,要習慣地看一眼這家煙囪冒出的炊煙,如果它格外地濃郁,說明人家的晚飯正忙在高潮,飯菜還沒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過去;


而如果那炊煙細若游絲、若有若無,說明飯已經吃完了,你這時過去,人家才有空兒聊天。


炊煙無形中充當了密探的角色。




炊煙總是上升的,它的氣息天空是最為熟悉的了。這氣息,常讓我憶起一個與炊煙有關的老女人的命運。


在北極村姥姥家居住的時候,我喜歡趴到東窗去望外面的風景。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園,種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


菜地的盡頭,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柵欄,那里種著牽?;?。


牽?;ㄩ_的時候,那面陳舊暗淡的柵欄就仿佛披掛了彩帶,看上去喜氣洋洋的。


在木柵欄的另一側,是另一戶人家的菜地,她家種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從東窗,還能看見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這座房屋的主人是個俄羅斯老太太,我們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時代避難過來的,早已加入了中國國籍。


北極村與她的祖國,只是一江之隔。所以每天我從東窗看見的山巒,都是俄羅斯的。


她嫁了個中國農民,是個馬夫,生了兩個兒子。


她的丈夫死后,兩個兒子相繼結了婚,一個到外地去了,另一個仍留在北極村,不過不跟她住在一起。那個在北極村的兒子為她添了個孫子,叫秋生。




秋生呆頭呆腦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樣干活,見了人只是笑,不愛說話,就是偶爾跟人說話也是說不連貫。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門,他三天兩頭就來看望他的奶奶。


秋生一來就是干活,挑著桶去水井,一擔一擔地挑水,把大缸小缸都盛滿水;再掄起斧子劈柴火,將它們碼到柴垛上;要不就是握著掃帚掃院子,將屋前屋后都打掃得干干凈凈的。


所以我從東窗,常能看見秋生的影子。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沒別人去了。


那時中蘇關系比較緊張,蘇聯的巡邏機常常嗡嗡叫著低空盤旋,我方的巡邏艇也常在黑龍江上徘徊。


不過兩國的百姓卻是友好的,我們到江邊洗衣服或是捕魚,如果看見界河那側的江面上有小船駛過,而那船頭又站著人的話,他們就會和我們招手,我們也會和他們招手?!?/span>


那時村中的人很忌諱和她來往。她似乎也不喜歡與村中人交往,從不離開院門,只呆在家里和菜園中。


我到玉米地時,隔著柵欄,常能看見她在菜園勞作的身影。


她個子很高,雖然年紀大了,但一點也不駝背。


她喜歡穿一條黑色的曳地長裙,戴一條古銅色三角巾。


她的皮膚非常白皙,眼窩深深凹陷,那雙碧藍的眼睛看人時非常清澈。


我姥姥不喜歡我和她說話,但有兩次隔著柵欄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躍過柵欄,跟著她去了。


我至今記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潔,北墻上懸掛著一個座鐘,座鐘下面是一張紫檀色長條桌,桌上喜歡擺著兩個碟子,一只裝著蠶豆,一只裝著葵花子,此外還有一個茶壺、一個茶盅和一副撲克牌。


這些東西展現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態,喝茶,吃蠶豆,嗑瓜子,擺撲克牌。她的漢語說得有些生硬,好像她咬著舌頭在說話。




她把我領到家后,喜歡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著的時候,她就為我抓吃的去了。


蠶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時候也會有一塊糖。


我自幼滿口蟲牙,硬東西不敢碰,而她雖然已是個老人,牙齒卻格外地堅實,嚼起蠶豆有聲有色的,非常輕松和愜意。


與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歡站在屋子中央,揚起胳膊,口中哼唱著什么,原地旋轉著。她旋轉的時候那條黑色的裙子就鼓脹起來了,有如一朵盛開的牽?;?。


北極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纏過足,走路扭扭擺擺的,且都是小碎步;


而老毛子卻是個大腳片子,她走起路來又穩又快,我那時把她愛跳舞歸結為她擁有一雙自由的腳,并不知道一雙腳的靈魂其實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門的鄰居,其實對老毛子也是關心的。他們從兩個途徑關心著她,一個是秋生,一個就是炊煙了。


人們見了秋生會問他,秋生,你奶奶身體好嗎?秋生嘿嘿地笑,人們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


而我姥姥更喜歡從老毛子家的煙囪觀察她的生活狀況,那炊煙總是按時按晌地從屋頂升起,說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規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冬天到來的時候,園田就被白雪覆蓋了。天冷,我就很少到老毛子家去玩了。


玻璃窗上總是蒙著霜花,一派朦朧,所以也很少透過東窗去看那座木刻楞房屋了。她家的炊煙幾時升起,又幾時落下,我們也就不知曉了。


老毛子在冬季時靜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獨地離開這個冰雪世界的。那幾天秋生沒過來,人們是通過她家的煙囪感覺她出了事的。


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時,總要習慣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煙囪,結果她連續兩天都沒有發現那煙囪冒出一縷炊煙,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來她的家人,進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經僵直在炕上了。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在暮色蒼茫的時分看到過那幢房屋飄出炊煙,盡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煙仍然妖嬈地升起,但我總覺得最美的一縷已經消逝了。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yyanglex

美文配著舒緩的聲音,讓人覺得平靜祥和,身臨其境。妙哉。

聽友223987576

背景純音樂是啥呀

梧桐樹下的守望者

童年時奶奶家是用地鍋燒柴做飯的。我喜歡燒火,點著后扔幾個地瓜土豆到火堆里。飯燒好后我只顧著拔開火堆去找燒得黑乎乎的地瓜或土豆,燙燙得就捧在手上,一下掰開,那味道簡直太香了,現在的烤箱微波爐烤出來的,是遠遠比不上的?;鹛晾锏挠酂熝醚蹨I都要出來了,卻絲毫影響不了享受這美味的熱情,即便吃得嘴邊甚至半張臉全是灰。

1587973jkhg

聽得真舒服,不知不覺就聽完了,真是種享受

猜你喜歡
遲子建小說

含三獲“魯迅文學獎”《霧月牛欄》《清水洗塵》《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by:筱珂FM

遲子建散文

“悲傷與孤獨,堅韌與平靜,是我們人生各種際遇中會面臨的生存狀態與選擇?!?/p>

by:筱珂FM

泥霞池(遲子建)

泥霞池,一個洗污滌垢的場所。一個農民工短暫棲息的人生驛站。某一天,初出茅廬的農村小伙陳東一身清白,跟著師傅住了進來。與眾多形形色色的民工兄弟朝夕相處,耳濡目染,...

by:樹下長椅

遲子建小說集

遲子建短篇小說,通過一壇豬油,描寫一對林業工人夫婦和他們的家庭故事。

by:黎明曉閱

日落碗窯(遲子建)

遲子建1996年的中篇小說。練習之用,如有侵權,即刻刪除。

by:樹下長椅

黃雞白酒(遲子建)

《黃雞白酒》這部中篇小說以遲子建的故鄉哈爾濱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年近九十歲的老人春婆婆的故事。小說的一條主線是春婆婆的行走,借此以牽帶住在哈爾濱城里的很多小人物,...

by:樹下長椅

日落碗窯 遲子建

這是作家遲子建的一個中篇小說。圍繞著關家的三代展開的故事,穿插進關小明的老師王張羅和木匠王噓噓兩家人,描寫了一個樸實山村的恬淡生活,一點一滴的小事,匯成感動的河...

by:觀山_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