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神秀作****

2017-05-21 20:26:1816:52 3.5萬
聲音簡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鄙裥愕倪@首偈語,家喻戶曉,幾乎對禪學有一丁點興趣的人都可以朗朗上口,那它所包涵的意義究竟為何?五祖為何憑該偈語直斷神秀尚未見性呢?且聽張講師為大家一一解析…


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毙銜柿?,便卻歸房,人總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绷铋T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遍T人誦偈,皆嘆:“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p>


上一回《六祖壇經》,我們談到神秀的這一首偈語。三更半夜,他想要把他的內心所見,不敢去找五組,他把寫在這個南廊的壁間,他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b>這一首偈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幾乎對禪學有一丁點興趣的人,每一個人都可以朗朗上口,但究竟他所談的內涵為何?我們一一來加以說明。


“身是菩提樹”,這個“菩提”其實是“覺”,覺悟的覺,也有清凈,高貴的意思。通常一般的翻譯書本會把“菩提”翻譯成“無上的佛果”,或“無上佛道”做這樣的翻譯。其實是自性本源清凈的意思,就是這個菩提。


“菩提樹”的這個“樹”,是比喻我們的身體,但是這個“樹”,也有“樹立”的樹,有建立的意思,樹立的意思。說“身是菩提樹”,神秀是把身體比喻成一棵高貴、清凈的菩提樹。這“菩提樹”之所以被認為高貴,那是因為如來佛在覺悟的在修煉的六年過程中,就是專心定志在菩提樹下修練打坐。因此,后來就把這個“菩提樹”形容為“非常高貴”的象征。神秀把身體比喻成高貴的菩提樹,他認為自性的樣貌,就是整個身體應該保持在很莊嚴、很高貴,或者身中的感受“一波不起、毫無動蕩”的那種祥和、清凈的感覺之中,所以他才說“身是菩提樹”。為什么我們會這樣子解釋它呢?因為他后面有一句“時時勤拂拭”,有沒有?之所以要時時勤拂拭,拂拭到最后就是要像菩提樹。那可見得,他是把這個身體極盡清凈,極盡安詳,腦袋甚至都不動,這樣的境界下為他所追求的一個目標,或者是一個境界。


其實《心經》里面所說的“凈相”,正是指這一個,掉入了一個非常明白的凈相,但自己呢還不自知?!缎慕洝肥钦f:“無垢無凈?!辈还覆粌?,凈相的問題。


再談“心如明鏡臺”,說這個心要保持得跟明鏡一樣,怎么樣呢?一塵不染,一點點的念頭或一點點的知見或一點點的心情起伏都不能有,如果一有就要趕快把它轉移,把它撫平,這個念頭在頭腦里面動來動去呢?要盡快地把它給放下把它忘記,這一些的做法,這也是相對于后面那一句“時時勤拂拭”。


所以我們知道神秀他的心境是如此,而佛家有一個執著叫做“頑空”,頑空的執著就是指這一種的心境,認為內心不能有念頭,頭腦不能有想法,不能有一點點波蕩的痕跡。這個叫做有智而無慧。能夠定,而不能發,喜怒哀樂不能發?!吨杏埂防锩嬲f“喜怒哀樂未發之未中”,對不對?然后后面那一句是什么?“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怒哀樂發而中節謂之和,那可見喜怒哀樂可不可以發?那當然是可以發,這實在是大好的消息,對神秀來說,???可以發,是這樣嗎?我以前一發,就想辦法怎么樣?把它給弄不見,所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p>

他認為要維護他剛剛所追求的那種心境或那種感受,他要時時刻刻都要小心惕栗地去防范,不要讓身心有一點點的喜怒動蕩去發生,一有發生呢?立刻要把它給消除,或把它給轉移,使它返回一塵不染的清凈,就是他說,時時勤拂拭,要把它擦掉,把它拔掉。他認為有污染,才要去擦掉,一點點都不能發生,而那一丁點的發生是什么東西呢?不外乎是他剛剛所談到的身心,舉凡身內或心內有所發生,他都認為是不應該的,是違反我的清凈的,所以他已經既定假設了一個狀態,那是神佛的狀態,那是覺悟者的狀態,但他也不了解他這樣假設對不對,就是因為不知道對不對,所以五祖才對他們說,你們寫首偈語來吧,呈心所見,對不對?把你想像的到底對不對,你也不知道啊,你寫出來我才知道你對不對???如果對了呢,把六祖的位置要讓給他了,然后神秀寫下來呢是如此。大意是身心最好不動,最好沒有一點點的波浪,一點點的喜怒都不要,一點點的想法都不要,若是有的話呢趕快轉移,有沒有?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走的路線,其實跟神秀是一模一樣的。


二乘將身心中的氣機起伏感受誤以為有好壞的區別,或有煩惱的意義存在,因此整日致力于掃除身心中不喜歡的那些感受,而后呢掃平了,他那一霎那才感覺到清凈,可是,身心畢竟是老天爺所造的物啊,并非你全部可以控制的,它有它的自然生態,好像這個地球,你把門窗關一關,這里面暫時沒有風,可是你可以阻擋外面的風嗎?那是沒辦法的,你終其一生你都做不到啦,因為它有一個大自然。那我們的身心是不是像一個生態???有一個小地球,一個生態???偶爾你轉移它好像有用,因此才讓我們一輩子都誤以為你轉移它是有用的,實際上并不然,因為它有一個自然的生態存在,并不是你人為造作可以發生效用的。


神秀的認知里面必須要去經營出一個特定的環境,一種特定的感覺,一種很清凈,很曼妙的感受,才是自性所能夠允許的,是一個覺者所當有的,他的認知是這樣的。如此一來,他一定要在心清凈,意清凈,事也清凈的條件下才能夠有片刻的清凈。在生活中,這個不僅不可能達成,也因而把自己弄得整日戰戰兢兢,奔忙得不得了。因為他如果以這樣子既定,是以這一種的意境為追求目標的話,那我敢講,那身心的動蕩那是時時會發生的,會超過他允許的范圍。所以呢就必須在墮入了重新再轉移,再撫平,整天都在做這件事。他豈能得到一刻的清閑?


各位這樣子想想啊,如果你屋子旁邊有一些花草樹木,偶爾清風會徐徐吹來,然后那些花草樹木會搖曳生姿。如果你不能夠允許這一些的話,你每一個葉子要去把它綁起來,對不對?然后要用很大的簾幕把庭院統統遮圍起來,那你還有清閑的時刻嗎?沒有清閑的時刻的。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奔忙啊,因為它又何妨呢?你只是放它去又怎么樣呢?它其實很安寧,對不對?只是花草搖曳有什么吵鬧的呢?它一點都不吵。


這個錯誤的見解使得神秀身為教授師數十年,仍然一無所得,因為一開始方向就錯誤了。這個學佛啊這件事情很奇特,沒有先到先贏的,從來沒這個事情,沒有說你書讀得多然后就一定懂的,也沒這個事,也沒有說你打坐久了就一定比較能夠受屈辱,也沒這個事,這個跟方向有關,而跟努力多久沒多大關系,很遺憾的,這跟你過去所學的看法都不一樣。方向對了一切入一種感覺而已。像學太極拳,很多人說松腰落胯,然后學了十年了松不了。有的說發勁,勁是每個人都有,為什么我發不了?學了十年二十年,拳架第一流很漂亮,表演都第一名,然后都不會發勁的多不多?那是多得不得了啊??墒悄莻€會發勁的也許拳架還沒,還沒學會,然后他勁發出來已經嚇死人。然后那老師傅都會笑他,你還學不會?實際上他會了沒?學拳架那么久是為了要發那一股勁。那是一個感覺,未必一定是學了很久的人才能懂的事情。


秀書偈了,寫完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沒有人看到啊,他也不好意思講,怕說啊大家都知道是我寫的,五祖知道是我寫的,然后寫得卻不對頭,那豈不是給人家笑死了嗎?枉費我在山中當了教授師數十年啊。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如果明天五祖看到這首偈語說是對的,那就是我已經進入了五祖說的意境,我跟這個佛法是有緣的。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重,不合得法。如果五祖看完了這首詩說:這個寫得不對。那這個是我業障深重,沒有那個福氣能夠坐到六祖的位置。


圣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他就想著這個事情,內心不安的情緒呢一直起來,氣血呢不斷地翻騰,睡也睡不著,就在那一邊翻騰到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那個五祖早就知道他寫好了,并且也早就知道他未見性,因為見性的人言下須見,當下就要見。我上次舉那個例子,你吃過蓮霧嗎?我現在問你,蓮霧長什么樣子?你還要再想三天嗎?不必的,你只要跟我講蓮霧什么顏色,蓮霧頭大尾巴比較小,蓮霧前面有四個爪,你是不是一下就可以朗朗上口,對不對?這兩個人去奔忙事業了,去征戰奔波去了,很奔波的時候我忽然問你蓮霧長什么樣?你還要想半天嗎?不用,你再怎么忙你會朗朗上口跟我講蓮霧長什么樣,因為你見過,因為你吃過,因為你嘗過,這樣對不對?不必再想的,見性的人需要他這樣想了幾天,三四天,然后想得滿頭大汗,“一十三度呈偈不得”,對不對?各位還記得嗎?走到五祖房前,搞得滿頭汗又趕快跑回來。所以五祖在他還沒有寫偈語之前其實早已知道了,這個人未見性。


然后呢,天亮了,他本來想在南廊的壁間,有三間嘛,對不對?想要畫這個圖,他就把很出名的畫家給叫來,叫盧供奉,向南廊壁間繪畫,他說,你叫他來,然后呢,你到南廊壁間去畫圖吧,其實五祖早知道神秀寫好了,但他不親自去看,就要借這個機會,然后讓別人來告訴他。


忽見其偈,盧供奉看到偈語,然后來跟五祖說。然后五祖就告大眾說:供奉卻不用畫,說供奉啊,盧供奉你不用畫了,我有一首詩比你這個畫還要好。

勞爾遠來,實在是讓你大老遠跑來,不好意思,不用畫了。


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督饎偨洝防锩嫠f的:《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的執著,凡有相的執著,這一切呢都離現實已經很遠,都是虛妄的,不實的。所以所有相,相不在外,相是你對于心頭氣機的一種貪嗔知見,萬法唯心,相不在外。你說這個東西很美,美是你說的,但另外一個人看卻不一定有這種感受,對不對?那個不一定有這種感受的人內心就沒有什么感覺,而覺得很美的內心必有感覺,對吧?所以美不美的這個貪執在哪里呀?在內在的那一股感覺上。在那個感覺里面呢?仔細觀察,本無意義,它是一種能量,能量有什么美不美呢?能量永遠沒有美丑,但我們對它有僵化的知見,所以人對心頭內的一丁點氣機起了分別貪嗔的知見,那才是相的所在。他說,能量本是沒有意義,萬物靜觀本皆自得,而去分別好壞取舍而造成煩惱是誰干的事???是人,人怎么做出來呢?在心頭分別。這就是虛妄。


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得大利益。說好吧,本來想要畫個圖,什么《楞伽經變相》圖,對不對?現在不要畫了,這一首偈語比那個圖還要有益處,我們留給大家來誦讀吧。那為什么呢?因為他知道這是神秀所寫的,如果直接說他尚未見性,未免太傷了這個教授師,對不對?以后還如何領導這個大眾呢?所以為了維護神秀的尊嚴呢,就故意這樣子說,這個偈留著,讓人家來誦讀,這個偈這么好,每一個誦讀的人都可以得到很大很大的利益。這個就是任何一任的道統祖師,都會有這樣權宜的設施,當然每一個人都會覺得道統祖師所講的話就是金科玉律,是一定對的,實際上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權宜在里面。


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b>然后呢請門人在這個上面擺下了香爐,插上了香,日日都有人在這一邊炷香禮敬,在燒香,門人誦偈,皆嘆:“善哉!”每一個人唱誦完這一首偈語,都說“太好了,太好了”,每一個人都可以依照這樣的修持來照見自己的性,然而寫下這一首偈語的人有沒有見性???是沒有的。那五祖豈不是撒了一個大謊嗎?不是的,因為他寫的偈語沒有入頓法,但其實是切合漸法的需求,漸法就是要用那樣的方式,時時刻刻不斷地檢點自己,反省自己,讓自己有一個定靜的能力,而后慢慢深入。所以他倒不是說一無所用,倒也不是,只不過并不是所謂的言下見性。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他就把神秀找來,三更半夜找來,又怕大眾看到不好意思,說這個偈語是你作的嗎?神秀說:“實是秀作,不敢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多少智慧否?”實際上是我作的,他也很誠實,但我作這個偈語,不是為了求六祖的位置,只是希望請和尚幫我檢驗一下,看看我的智慧和見解正不正確。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說你作這首偈語,寫的是接近本性的方法,對不對?“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睂Π??沒有寫到本性的本身啦。說這個偈語到了門外,沒有進到門內,這樣的見解,這樣的時時勤拂拭的知見,想要覓這個無上的佛道,這個本性的實相,這個是永遠一輩子都不可能的,因為這方向上的錯誤。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乙睻

感恩講師

有夢想的種子

時時勤拂拭~是未見實相,未見心性。人為萬物之靈,心性本有七情,是感而遂通的。時時都要想著如何去撫平它,轉移它。這真的是方向錯了,切記勿走錯呀。

吉平2010

也常常追求清凈,怕心情來來回回

聽友215594778

老師講課的聲音我喜歡聽

ctcsijz

感恩老師

音頻列表
猜你喜歡
從未見過你 但會更懂你

人生的軌跡就是一條條的線,即使行色匆匆,也要回頭看看。

by:蕓立

神秀之主 | 瑯聲雅集制作

【內容簡介】這是一本嚴謹的諸天修仙文!且看主角鐘神秀如何浪跡諸天,追尋長生,打爆系統,成為諸天之主。這里有現代國術、古典修仙、克系江湖、恐怖世界、蒸汽朋克……無...

by:瑯聲雅集

神秀之主 | 輕松

我!鐘神秀!天生秀兒,一路超秀,死了都要秀!這是一位秀兒,在異世界不斷秀出群倫,秀出個性,秀出我人生的故事……才怪??!本書又名:我真的不想秀??!

by:往日某某

地球脈動:前所未見的自然之美

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從未被我們真正地好好欣賞過,人們難得領略它的美好。BBC歷時4年的鴻篇巨制——紀錄片《地球脈動》(PlanetEarth),通過開創性的航空...

by:人郵知書

笑話日常(甜音女神秀)

這里有最歡樂的日常笑話這里帶給你最熱辣的搞笑時光每周二、四、六更新節目借您發財的小手點點訂閱我是主播滴答姑娘可搜索關注主播每晚22點在喜馬拉雅FM1611902...

by:滴答姑娘__

地球脈動——前所未見的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視覺盛宴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從未被我們真正地好好欣賞過,人們難得領略它的美好。歷時4年的鴻篇巨制——紀錄片《地球脈動》,通過開創性的航空監測技術以及超高...

by:Queen姐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