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穿著“美的沉思”

2024-01-16 21:54:3707:15 6.1萬
所屬專輯:人民日報評論
聲音簡介

最近天冷降溫,打算新添衣物,商場里有各式各樣,有黑的、白的、紅的,有棉衣、羽絨服、派克大衣,可謂滿目琳瑯?,F代服飾款式雖多、設計雖酷,但一些傳統服飾,如“漢服”,也受到偏愛。今天,我們就從“漢服”聊開去。

前幾天,一則新聞廣受關注。一對新人用漢服照登記結婚,結果被拒,成為熱搜話題。漢服照能不能作為結婚證件照?有人曬出了自己的,說可以;有人被拒了,相關部門回應稱,并非指穿漢服不行,而是指頭發,證件照中頭發不能戴任何東西。行與不行,自然有相關著裝規定,而對“漢服熱”的討論更值得審思。

如今,打開電視,走在路上,常會發現穿漢服的人,已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漢服,這種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卻在概念上仍存在一定爭議的服飾,雖然小眾也還成規模。有趣的是,每每遇到漢服人群,乍一看風格相似,仔細看各有迥異,其中在材質、搭配、設計、審美等方面的差別,透著穿衣人的品位?;蛟S可以說,現在的不少漢服,已經是一種以古風審美為基礎,結合了傳統文化、影視文化乃至二次元文化的獨特服飾了。

不過,究竟什么是漢服,恐怕仍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回答。以中國傳統服飾論,文學家沈從文晚年潛心研究而成的《中國服飾史》,詳考中國服飾發展歷程,展卷不用細讀,就能發現每個時代的服飾都是如此不同。中華服飾蔚為大觀,只可惜“晉代衣冠成古丘”,很多時候只能靠各朝各代的雕塑、繪畫來想象,以地上材料與地下材料的“二重證據法”來加以還原。故而有漢制、唐制、明制之分,有襦裙、直裰、襖裙之別,有人則提出上衣下裳的“衣裳制”、上下連體的“深衣制”、方便行動勞作的“衣褲制”,等等。愛好漢服,固然不一定要進入學術考據的領域,但于此能察,或許也能更好地穿出文化的品位來。

其實,無論哪種樣式,都不乏古之要素、今之審美。服飾,是穿在人身上的,更是穿在時代身上的。一類服飾從雛形到成型,有審美需求,有實際需要,也是那個時代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體現,而且與當時的政治傳統、文學藝術、生活習俗等密切相關。早有原始的自然取物為衣,虎皮裙盡顯瀟灑,植物蔽體也充滿智慧;繼而有麻、帛、棉、紗,繡上爭奇斗艷的小配花;到近來,旗袍的線條、中山裝的莊重、的確良的挺括、喇叭褲的颯爽……千百年來,服飾改了又改、變了再變,但總有一個聲音告訴人們,穿什么,很大程度上要適應發展的程度、時代的節奏。換個角度看,傳統服飾,不管是漢唐也好明清也罷,不管是處廟堂之高還是居江湖之遠,其實都已經融入了中華文化的整體之中。

漢服要不要、能不能進入日常生活,各人可以有各人的選擇。畢竟,只要無傷大雅,穿什么本來就是個人權利。各花入各眼,愛好者無需爭辯,不愛者也不用鄙薄,都不必上綱上線。不過,傳承不是照抄照搬,復興也不是復制復印,愛好古裝其實也不必泥古甚至返古,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元素、傳統風格融入現代生活,在多元多樣中激活傳統文化元素,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記得前不久,為母親買了一條圍巾,上面印的是淡色的水墨畫,素雅又低調,普通老百姓都覺得好。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何把傳統服飾改良成符合現代審美、日常生活,讓傳統元素、文化精華走進尋常百姓,可能更加重要。一個掐絲胸針也代表著匠心技藝、一個祥云紋樣也傳遞著吉祥寓意,越是喜愛傳統文化,越想弘揚傳統文化,越應該以巧妙的形態、合適的方式把傳統文化要素嵌入到日常。如此,傳統服飾才有自美其美的起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在不斷積淀自覺自信自強的信念。

有學者說,“美”比“歷史”更真實,沒有美,沒有沉思,便成就不了文明。今天,美與審美都無處不在,無論是藝術產品還是日常服飾,既不是一件物品,也不是一樁生意,而是一個值得沉思的關于美的歷程。衣服終改樣式,時光終會流變,但優秀文化的血液會一直流淌、美的記憶會始終長存,我們要穿上的恰是那件叫作“美的沉思”的衣裳吧。

這正是:人在衣裳馬在鞍,好不好看穿一穿。衣著不舍文化味,審美沉思佳名傳。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喵,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暫時沒有評論,下載喜馬拉雅與主播互動
猜你喜歡
漢服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by:一筆落英殤

漢服

道家: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儒家:服飾有著維持社會秩序的作用。從周代開始,漢服就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統,除了禮儀規范,還有人事與天事的對應,服飾...

by:Hidden誠之

漢服文化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

by:零露瀼瀼禪依

漢服小劇場

不僅分享漢服搭配,還有不定時的漢服發型教程奉上哦!時尚混搭,傳統風格通通get!還不快關注

by:橘月十八

藝海沉思

思考藝術之趣

by:程萬波

沉思錄

一位古羅馬大帝的智慧

by:_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