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得意勿忘形

2023-05-20 15:52:5229:52 17.7萬
聲音簡介

第二集 得意勿忘形

 

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交相爭權,何皇后的哥哥,大將軍何進,獨攬軍政大權,一時權傾朝野。

 

宦官十常侍意圖謀殺何進,奪取政權,何進不聽勸諫,為所欲為,最終被十常侍所殺。何進得意忘形,終遭殺身之禍,給我們以怎樣的警示?我們在人生得意的時候,應該如何得意盡歡,又應該怎樣避免得意忘形呢?

 

漢靈帝時,以蹇碩、張讓等為首的宦官集團弄權干政,人稱“十常侍”。后來,靈帝病危,十常侍見皇上時日不多而繼位者又未定,商量著決定擁劉協為太子繼承皇位,進而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

 

那么,十常侍為什么要殺何進呢?何進原來是個殺豬的,因為妹妹是何皇后,生了皇子劉辯,得以被封大將軍,成為與十常侍對立的勢力集團。

 

如果何進對十常侍沒有構成很大的威脅,十常侍也不會動腦筋要殺他。何進是何皇后的哥哥,何皇后正是因為有這位當大將軍的哥哥,所以才敢跟婆婆董太后對著干。

 

其實這些都涉及利害關系——皇帝快要走了,留下的問題就是由誰來繼位。董太后看中了劉協,而何皇后偏愛自己親生的皇子劉辯,兩個人因擁立的對象不同而開始內斗。

 

在這場宮廷斗爭中,十常侍將他們的命運押在了劉協這邊,所以他們必然要想辦法除掉何進這個障礙。可見一個人一旦有權有勢就要格外小心了,因為很可能會成為別人想要除掉的目標。

 

何進召見手下大臣,商量如何對付十常侍。曹操建議何進說,宦官勢力極大,如果計劃不周,恐怕招致滅族之禍,現在時局難料,所以一定要小心。

 

但是何進完全不理會,譏諷說哪有那么緊張。別人好意相勸,就算不接受,也應該表面上應付一番,怎么可以當面讓人家難堪呢?

 

曹操又諫言應先正君位,然后討賊,何進說正合我意??梢娝@個人講話太隨便,一會兒罵人,一會兒捧人,愛怎么樣就怎么樣。

 

從這里可以看出,何進是個草包,有權勢而沒有實力。他的危機不在他的權勢,而在四個字——得意忘形。一個人到了這種地步,恐怕是沒得救了。

 

其實歷史上同樣處于何進這樣的位置,卻表現良好的不乏其人。但何進卻因為得意忘形,不聽勸阻,樹敵過多,很快就遭遇凄慘的結局。

 

人一旦得意忘形,就會高度危險。我們放眼看去,現在得意忘形的人很多,應該以何進為戒。

 

何進先下手為強,讓袁紹披掛開路,自己領諸大臣相繼入宮,在靈帝柩前,扶立太子劉辯繼位。何進為什么擁立劉辯呢?

 

這是任何人都能想通的事。劉辯是他妹妹所生,母以子貴的道理,何進當然非常清楚。

 

他心里想,現在自己的妹妹是皇后,如果再讓外甥當上皇帝,那妹妹馬上升為太后,自己也更加榮耀了,以后就可以為所欲為了。正是因為何進有這些想法,他才會得意忘形。

 

當人處于逆境的時候,還會謹慎一點,但處于順境的時候,就往往沉不住氣了。一旦沉不住氣,再叫他謹慎小心,幾乎是不可能的。

 

何進這個時候想到的,都是光明的前景,得勢的喜悅,好像誰都擋不住他們兄妹今后的為所欲為。但是,老天不一定事事都遂人愿,人有人的打算,老天也有老天的盤算,這點卻是何進沒能想到的。

 

靈帝死后,十常侍依附于靈帝的母親董太后,想繼續與何進相爭。何進得知宦官意圖加害自己,決心要把他們斬盡殺絕。

 

十常侍眼看形勢不利,為求自保,又投向何太后一邊,并把意圖謀害何進的責任,推到宦官首領蹇碩身上。

 

十常侍之間的關系跟劉、關、張結義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劉、關、張結盟,是意氣相投,他們講的是道義。

 

可十常侍完全是基于利害關系的結合,沒有理想,沒有目標,只求生存,只計得失,相互勾結著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蹇碩是十常侍里面最得董太后信任的人。他平時很神氣,別人有什么事不敢跟董太后講,都唆使他去講,顯然是十常侍里面的老大。

 

一個人得到別人的信任,既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在于,這種信任可以使大家更信服他,更聽他的話,他可以借此操縱大家的行為。

 

弊的一面在于,到了需要人頂罪的時候,大家也必然會鎖定他,因為他平常最有權勢,最受信任,所以對方也最能接受。如果換作別人,何進是不會相信也不會接受的。

 

蹇碩就倒霉在這點上,因而成了犧牲的對象。老實講,十常侍也是很悲哀的。他們自己不檢點,所以才會像一群可憐的小丑一樣——看他們爬在地上的樣子,還像人嗎?

 

他們過的那種日子,簡直暗無天日。因為董太后和何太后總要為自己找一些支撐的力量,所以十常侍一會兒歸附這邊,一會兒歸附那邊,完全是一副可憐相。在這種情況之下,也難怪他們會想出讓蹇碩一人去頂罪的餿主意。

何進想把十常侍全都殺掉,然而何太后卻不贊成這么做,主張只殺蹇碩一人。為什么何太后主張殺蹇碩而留其他呢?

 

我們應該注意到,一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所處的環境不同,做事難免主觀,懷有成見,而這個主觀、成見正是足以害死自己的誘因。

 

何太后不贊成哥哥的做法,是因為她自有立場。她要想在內宮有好日子過,需要這幫人左擁右呼地幫助她。

 

所以她幾乎是以反對的態度,甚至用教訓的口氣告訴何進:處理內宮的事情你不如我,這些宦官都是先皇留下來的,不能先皇剛剛一死就把他們統統除掉。這些話聽起來也有道理。


同時,何太后說這些話的時候是打官腔,稱何進為大將軍。老實說,何太后稱何進為大將軍,而不是叫哥哥,這使何進內心的確有些害怕。因為人在涉及利害關系的時候,往往會六親不認。

 

何太后跟何進雖然是親兄妹,可一旦有了利害關系,照樣會翻臉無情,甚至可以假傳圣旨把何進的官職免掉。

 

而且,她也料到何進會拿蹇碩問罪,所以馬上叫眾宦官獻上蹇碩的首級,使得何進一籌莫展。十常侍的余黨張讓等人跪地求饒,并表示以后愿意聽從何進的指使。

 

何太后也在一旁為他們說話,何進只好既往不咎。由此可見,何進沒有真才實學,他不但優柔寡斷,而且把事情看得過于簡單。

 

劉辯登基后,何太后為了鞏固自己兒子的政權,暗中派人毒死了曾經擁護劉協爭奪帝位的董太皇太后。

 

張讓等人聽說董太皇太后被毒死,分析利害關系后,又決定要除掉何進。何進此時的勢力很大,雖然對這些宦官很寬恕,但他們生活在這股大的勢力陰影下,覺得非常地卑微,非常地可憐。

 

他們最要緊的就是能夠做一些事情,借此找到新的可依靠的力量,并且這個力量同樣需要借助他們。

 

于是,他們想來想去,認為只有把何進除掉,才能夠為所欲為。因為何進一天不除,就會跟何太后兩股勢力結合在一起,他們將無能為力。

 

此時,袁紹探聽到張讓等人的異動,建議何進出兵,掃除宦官。但何進礙于何太后的面子,并未接納。

 

人在處理跟自己沒有太大利害關系事情的時候,都很理智,很客觀,這就是旁觀者清,所以袁紹此時能夠比較客觀地分析利弊。

 

而何進就是當局者迷了,因為這事跟他密切相關,又顧忌何太后的主張,所以對袁紹的話根本聽不進去。而且在他看來,這些宦官也掀不起什么風浪來。在這種情況下,盡管袁紹一而再、再而三地勸他,也無濟于事。

 

由此可見,人還是要靠自己。別人雖然可以提建議,但最后怎么做,以及產生的后果,都要自己承擔責任。

 

不管在什么環境,不管居于什么位置,一定要記住,自己要負起最后完全的責任,旁人只能從中協助,給你一臂之力而已。

 

袁紹又說服何進,招外兵掃除宦黨,曹操怕外兵入京,會把事情鬧大,建議何進派親信懲處元兇,放過其余宦官。何進不聽,反而譏笑曹操是宦官之后,所以懷有私情,曹操聽了大怒而去。

 

何進說曹操是宦官之后,非常不妥當!相信何進平常也不是這樣,他跟曹操關系一直不錯,曹操又是一番好意,何進不聽就算了,何必這樣挖苦人家,刺痛人家呢?

 

人最怕被戳到痛處,所謂痛者愈痛,就是這個道理。何進這種做法,是對自己非常不利的一種表現。他得意忘形,認為我就挖苦你了,你愛怎樣就怎樣,能奈我何?其實,這樣做最后倒霉的一定是何進自己。

 

曹操的祖上跟宦官確有關系,雖然這段歷史平時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可當下正是清除宦官勢力的時候,就會顯得尤為敏感。

 

何進可以懷疑,曹操會不會因為祖上跟宦官有密切關系而站在宦官那邊?但這種疑問只能在心里想,絕對不能講出來,因為任何人都受不了這樣的詰問。

 

一個人過分傷害別人,最后一定是傷害自己。這句話我們再講一遍,每一句難聽的話,遲早都是回頭的箭,最后一定會射傷自己。

 

何進執意要召董卓進京,清除宦官,手下見勸說無效,都棄官而去。如果董卓是突然冒出來的,大家不知道他的底細,可能還不會有這種立即性的反應,因為搞不清楚他這個人如何,還可以等他來了再說。

 

可現在不是這種情況,董卓臭名昭著,大家聽得耳朵都出老繭了。誰都知道他臉上帶著笑,心里藏著刀,把這樣的人召進來,不是比十常侍更糟糕嗎?

 

況且董卓跟十常侍的關系非比尋常,怎么可以召他呢?但是,何進糊里糊涂,偏要把他召來。

 

按理說,就算有十個十常侍,何進作為大將軍,憑自己的力量也足以清除,可他顧慮何太后的想法,不肯這么做,偏偏又出這種招數,召來董卓,使事態變得越來越糟糕。

 

群臣心里想,董卓一來,我們根本無法做事,甚至連性命都難保,干脆連官也做了。這些人是有先見之明的,懂得未雨綢繆的道理。

 

此時辭官而退的人,以后都沒有受到什么連累,而那些執迷不悟,持有觀望態度,想等董卓來了再說的人,將來必將受到很大的牽連。

 

張讓等人得知何進清除宦黨的計劃,決定先發制人,于是設計讓何太后召何進入宮。何太后聽從宦官的話召何進入宮,難道她不重視兄弟的安危嗎?當然不會。

 

第一,他們是兄妹;第二,他們現在互相利用,互相倚重;第三,她知道自己對外廷事務的影響有限,而皇帝那么小,需要哥哥代為主持局面。

 

因此何太后不可能站在宦黨一邊,害死自己的哥哥,她只是沒意識到這會對何進構成威脅。何太后完全沒有警覺性,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

 

可這能怪她嗎?她長期生活在很小的范圍內,根本不知道外面到底是什么狀況??梢?,中國人以前主張男主外女主內,是有道理的。

 

一個女人如果常在外面走動,知道外界的情況,要主外當然也可以。如果信息很閉塞,只知道家里面的事情,很少跟外界打交道,那最好還是不要參與外面的事情。這只是一個分工而已,并沒有輕視女性的意思。

 

在何太后看來,進宮就進宮,有什么了不起?卻不想想:她要張讓等人去找何進,十常侍為什么找出很多理由,反要何進進宮來?

 

當然,何太后缺乏警覺性也屬正常,因為一個有高度警覺性的人,不可能只有這么低的利害關系。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知道,一個人見識淺薄,斤斤計較于小事情,警覺性自然很低。

 

何進堅持要進宮,曹操力勸他也不接受,說不必這樣多慮。這就是何進沒有警覺性的又一表現。這種錯誤,比何太后犯的錯誤還要嚴重,更值得我們注意。

 

何太后讓他不要殺十常侍,何進尊重妹妹,自然可以不殺,可是不能就完全沒有顧慮了。他應該想到妹妹為什么無緣無故,這個時候召他進宮?

 

他可以推說身體不適,先派人前往打探一下情況再說??伤耆珱]有警覺性,根本沒有防人之心,這種人還有資格輔佐朝政嗎?能辦成大事嗎?

 

何進的遭遇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一個人如果沒有相應的實力,最好不要占那個位置。即使得到了高位,也應該多加謹慎,多加小心,而不是膽大妄為。

 

我們有時候笑張飛魯莽,可他魯莽有魯莽的本錢,因為他說打就打,很少碰到對手。而何進沒這個本錢,卻又魯莽行事,因此不能跟張飛相提并論,他的行為只是幼稚、可笑而已。

 

袁紹等人要帶兵保護何進一起入宮,宦官們又假傳圣旨,說只讓何進一人入宮,并在宮中設下埋伏,將何進殺害。何進為宦官所殺,證明了一句話——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情。

 

何進自始至終都不相信這些宦官敢殺自己,因為有妹妹做擔保。何太后曾當面告誡十常侍,他們也都服服帖帖,況且蹇碩也被殺掉了,說明那些宦官是真的想歸順了。

 

既然十常侍已經依附到何進這邊,最起碼依附到他妹妹這邊,他又對他們很寬恕,那他們怎么還想殺他呢?何進當時認為那絕不可能。

 

可他沒有想到,皇宮的大門一旦關閉,里面的局勢就很難掌控了。十常侍中哪怕蹇碩死了,還有九個人,一起拿武器對付他一個人,他又能怎么樣?

 

如果換成張飛,管你九個十個,全不在乎,但是何進根本沒有這個本事。其實當何進隨從的護衛被擋在門外時,何進就該提高警覺,想想為什么要這樣?有這個必要嗎?但他沒有這些想法,所以簡直是跟自己過不去。

 

宦官殺了何進,眾將要為何進報仇,攻入皇宮。官宦為保命,轉而挾持何太后。何太后現在成了人質,害怕得要命,可又沒有辦法。

 

劉協和劉辯兩個小孩更是不知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只好躲到草堆里去?;实圩龅竭@個份兒上,也實在是夠可憐的。

 

曹操有心搭救何太后,可當時男女授受不親,他也束手無策。群臣看到小皇帝,顧慮到君臣之禮,也不敢過去碰他,只好跪在那里。

 

偏偏這個時候,董卓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趕到。他看到漢少帝馬上下跪,一副禮數周全的樣子。

 

漢少帝此刻根本不會想到,他碰到董卓其實是很倒霉的,因為董卓對他第一印象就不好,就有了把他換掉的想法。

 

因此,眼看著悲劇要發生,可誰也救不了他。這就叫形勢比人強,一旦形勢造成了,誰都沒辦法挽救。董卓造成這個勢以后,皇帝也不能把他怎樣。

 

董卓為什么有廢掉漢少帝劉辯,另立陳留王劉協的想法呢?道理很簡單。不單是董卓,換成任何人都會想到,要造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形勢,只有一個辦法——廢舊立新。因為如果立一個新皇帝,他一定會聽自己的,但原來的皇帝卻不一定。

 

何況現在又有一個絕好的理由:陳留王年齡雖小,可講話頭頭是道;而漢少帝呆若木雞,連一句像樣的話都不會講。

 

這給董卓廢舊立新提供了很好的理由。當然,理由都是人找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要董卓想換掉少帝,他一定可以找到許多理由。只是正當與否,那就另當別論了。

 

有人認為漢少帝很倒霉,可是如果從長遠來看,其實陳留王更倒霉。因為漢少帝痛苦一陣就解脫了,用不著長期受罪。

 

而陳留王后來即位成為漢獻帝,忍受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痛苦折磨,比少帝更加悲慘。所以,幸與不幸要從不同的角度與時段來看才能論定,不是一句話就能講完的。

 

陪同董卓從涼州而來的部將當中有兩個人,一個是李儒,一個是李肅,這二人一文一武,是董卓的左膀右臂。老實講,如果沒有自己的一班人,董卓敢在京師那樣為非作歹嗎?

 

因此,董卓常常將二人帶在身旁,而李儒就是專門給董卓出餿主意的人,這種人就叫做爪牙。李儒歪腦筋動得比誰都快,也非常了解主人的心理,而且很會講話,可以充分地控制董卓。

 

董卓問李儒,我欲廢舊立新,你覺得怎么樣?李儒馬上分析了利弊兩個方面。他的做法很高明,因為如果表示贊成,將來就要負全部責任,如果不贊成,董卓當時就可能翻臉。

 

所以,他先說了幾個好處,董卓聽了很高興。接著,他又補充了不好的地方,說凡是歷代把皇帝擁立起來的人,最后都不得好死。

 

可是中國人很奇怪,聽到這個十有八九都會說是那些人太笨,我比他們聰明,不會發生這種事。但董卓最終也沒能逃脫這種下場。

用戶評論

表情0/300

劉軍魁

曾公??????

曾仕強學堂?回復?@劉軍魁

堅持每天聽一聽,每天進步一點點,收獲不一樣的自己!加油!

聽友323633510

感謝曾老??把復雜的道理講的清楚通透,講的太好了,受益匪淺,緬懷曾老??????

曾仕強學堂?回復?@聽友323633510

感恩留言,感恩相遇,謝謝關注和點贊,請多多分享。

聽友330224046

得意勿忘形

聽友243402326

曾老講的好有吸引力啊

曾仕強學堂?回復?@聽友243402326

感恩支持,請多多分享,傳遞智慧,你我同行!

聽友410389993

講的太好了

曾仕強學堂?回復?@聽友410389993

感恩您的留言,請關注主播,聆聽更多精彩內容。

音頻列表
猜你喜歡
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是一個主張追求個體自由與探尋真理的媒體計劃。我們見證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科技對人類社會的極大推動與助益,但也意識到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不可避免地催生了...

by:VicodinXYZ

洋洋得意

小蜜蜂的勤奮實在是值得我們的學習,它們的精神多么的崇高??!它們默默無聞,或為了自己,或為了家人,或為了朋友,或為了人類,但是它們做的都是任勞任怨,一聲不吭,總是...

by:小太陽甜甜圈

春風得意

傳統國樂的旋律,魯凱族原住民高亢的歌聲,以及配上Fusion的舞曲節奏;間奏部分以電吉他詼諧的特殊音效,彈奏熟悉的中國傳統樂句,形成親切又幽默的對比。整...

by:華語音樂

得意講故事

希望伴隨這些故事一起快樂成長的,不止得意一個小朋友!

by:和得意一起聽

廣得意(日語)

本節目的日語名稱“ラジマン(ラジオで自慢(ジマン)する)”。每期都會請一位有得意故事的挑戰者前來吐露心聲。最終誰會成為“廣得意”的“得意王”呢?敬請期待!

by:介紹日本廣播社

粵語原來咁得意

節目主題:粵語學習主播是誰:大灰適合誰聽:想學粵語的你主播的話:粵語其實很簡單!

by:大灰Da_hui

勿忘我

謹以此書,獻給那些不為眾人所理解的一少數,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他們生命中的歡樂與辛酸,靈魂深處的黑暗和光明?!绢}記】我們不是神,所以我們無法...

by:寶寶之書

勿忘初心

出發的太久,不要忘記來時的路,勿忘初心繾倦流年,時光如梭,當歲月的步伐已然流失在青春的云海,唯獨我一個人獨自徘徊在原點我愿牽著你的手走過一生的坎坷,如果你累了就...

by:醫療器械GxP_C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