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學拯救行為上癮:把好習慣變成無意識行為丨用心理學和腦科學戒癮熬夜刷劇,成為自律的人丨培養正念專注力,科學戒癮

8736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26.00 喜點

重建認知 × 警惕觸發 × 拒絕瞬時反饋 × 自我關懷

掌控環境 × 培養正念專注力 × 重塑習慣擺脫行為上癮

數字時代,我們比身處人類歷史上的其他任何時代都更容易上癮。

上癮不只與毒品、酒精、藥物等物質有關,更加隱蔽、不易被覺察的是行為上癮——做了之后感覺不錯,情不自禁還想做,哪怕這些行為長期來看會給自己帶來嚴重傷害,如暴食、過度消費、沉迷手機等。行為上癮給人帶來的傷害,絲毫不亞于物質上癮,它讓人飽受愉悅與厭惡并存的撕扯之痛。

《用心理學拯救行為上癮》從神經生物學和腦科學入手,解釋了上癮的生理原因,剖析了“欲罷不能”背后的心理機制,讓讀者對行為上癮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提高對誘惑因素的覺察力和免疫力,同時反向利用上癮機制,用全新的“無害行為”來替代之前有害的成癮行為,重獲對生活和自我的掌控權。


作者簡介:張霞高校教師,主要研究領域是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成癮一直是她的研究重點。身為心理學研究者,她也在時刻對抗自己的零食上癮。她認為,拯救行為上癮的關鍵在于充分理解上癮的機制,看清它背后的原理和邏輯。一旦你獲悉了行為上癮的規律,知道它怎樣利用人類的心理弱點,就能提高對誘惑因素的覺察力和免疫力。



聲音45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