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壽大師《宗鏡錄》

1989
永明延壽大師(904-975),原名王沖元,字仲玄,號抱一子,又稱智覺,是中國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高僧。他出生于江蘇丹陽,后遷居浙江余杭。永明延壽大師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尊為禪宗法眼宗的第三祖,同時也是凈土宗的第六祖。

永明延壽大師自幼習儒學,懷有經世濟國的抱負。三十歲時,他放棄世俗生活,出家為僧,先后師從翠巖令參和天臺德韶禪師學習禪法。他在天臺山修行期間,曾入定九旬,連小鳥在他衣角筑巢都未察覺,顯示了他的深厚禪定功夫。德韶禪師對他極為器重,將法眼宗的法脈傳給了他。

永明延壽大師提倡“禪凈雙修”,即結合禪宗的修行與凈土宗的念佛法門,強調“萬法唯心”,主張佛教內部的調和融合。他在杭州永明寺(今凈慈寺)住持期間,弟子眾多,達兩千余人。他的主要著作有《宗鏡錄》一百卷和《萬善同歸集》三卷,其中《宗鏡錄》是他的代表作,系統闡述了禪教一致的理論,對后世佛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永明延壽大師的教誨和著作,不僅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對東亞佛教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教義和實踐,特別是禪凈合一的思想,對后世佛教徒的修行和理解佛法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
聲音40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