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書|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商鞅|原文|譯文

4178
6元開會員,免費聽

商鞅(約前390~前338),公孫氏,名鞅,亦稱衛鞅,原衛國公族。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自魏入秦,輔秦孝公變法。為秦相十九年,以封于商,故稱商鞅、商君。孝公死,太子即位,為政敵以謀反罪追捕,車裂而死。

《商君書》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匯編。

《商君書》從君主獨裁的角度,推行法治,注重農戰,主張極刑厚賞,以富國強兵為急務,而以去智愚民為手段,自有其歷史意義。

此書名為任法,實則明術,著眼點唯在于如何使臣而不致大權旁落,如何弱民而驅之從事耕戰,而視知識為寇仇,以智慧為蟣虱,似為提倡君主權威,其實教導君主與一切人為敵。

因而此書在中世紀中國,既是陽儒陰法的專制者的枕中鴻秘,也是歷代學者口誅筆伐的對象。

該書解決了在當時條件下實行變法的理論基礎問題,提出了變法的幾大原則,既有宏觀理論闡述,也有具體的法令軍規,至今仍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