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365講

46萬

《俗語365講》


王封臣,青年評書家,國學講師,作家、資深品牌策劃人、炎黃藏品網常務副總裁,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先生入室弟子,北京多家中小學“評書講國學”課程特聘講師。
 
中華文明向來有雅俗之分,如果說,“成語”屬于“雅”的范疇,每個成語都有其典籍出處。那么,中國的“俗語”則可以看成“俗”的成果,與成語相比,它更具有“民眾性”、“親民性”,也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常言道”“俗話說”。


俗語,也稱常言,俗話。是一種具有口頭通俗性,廣泛適應性和完整概括性的定性語句。其最大特色是民間口頭流傳,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它們之中,有的來源于典籍書冊,有的來源于歷史事件,有的則完全是民間傳說。作為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俗語,往往大家只知其意,不知其“所以意”。比如,用“二百五”形容一個糊涂的人。二百五什么意思?為什么用二百五不用三百五、四百五?比如,“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什么不是“鬼拉車”?“不到黃河心不死”為什么不是“不到長江心不死”?其實,每一個俗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好玩的故事。這種“俗”恰恰會反映出中華文明雄厚的根基。


全年365期節目: 365天俗語不斷, 讓你接下來一整年接地氣有內涵。 

聲音5評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