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秦腔

46.8萬

秦腔(Qinqiang Opera),又稱亂彈,流行于中國西北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一。秦腔“形成于秦,精進于漢,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廣播于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音。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為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


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兩部分,每個部分均由“苦音”和“歡音”(又稱花音)兩種聲腔體系組成??嘁羟皇乔厍粎^別于其他劇種最具有特色的一種唱腔,演唱時激越、悲壯、深沉、高亢,表現出悲憤、痛恨、懷念、凄涼的感情。歡音腔則歡快、明朗、剛健,擅長表現喜悅、愉快的感情。


秦腔所演的劇目有神話、民間故事和各種公案戲。它的傳統劇目豐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備受觀眾喜愛的曲目有《春秋筆》、《八義圖》、《紫霞宮》、《和氏璧》、《惠鳳扇》、《玉虎墜》、《麟骨床》、《鴛鴦被》、《射九陽》、《哭長城》、《伐董卓》、《白蛇傳》、《梵王宮》、《法門寺》、《鐵公雞》等。新中國建立后還創作了《黃花崗》、《漢宮案》、《屈原》等膾炙人口的佳作。膾炙人口的曲目有《三滴血》、《周仁回府》、《十五貫》、《火焰駒》、《大登殿》等。

俞文豹在《吹劍錄》里說“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正是秦腔最真實的寫照。


聲音40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