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放松、冥想音樂

236.4萬

我們都知道,音樂能影響情緒。有的音樂能讓人興奮,有的音樂能舒緩心情,有的音樂能讓人憂傷……


音樂為何有這樣的作用呢?

讓我們了解一下大腦的活動規律:大腦有約170億的腦細胞構成,不同的腦細胞分管著身體不同的功能,當一種行為產生時,主管該功能的腦細胞就非?;钴S,并形成相應的腦波,不同行為腦波頻率不同,現代科學已監測到各種行為的腦波。

人的腦波區間主要在30—0.4赫茲之間,分為四個區間,分別命名為β、α、θ、δ,興奮時為β波,在14赫茲以上;安靜時為α波在14-7赫茲,冥想和昏睡時是θ波在7—4赫茲,深度睡眠是δ波在4—0.4赫茲,眼球快速運動睡眠時腦波在15-30赫茲。


音樂之所以會影響情緒,是因為不同頻率的音樂影響了同頻腦細胞的運動。

另外當一個波段腦細胞活躍時,其它波段的腦細胞就處于相對休息狀態。例如跑步時人就很難思考問題,悲傷和喜悅不會同時存在,睡眠時我們意識形態的腦細胞都會休整。

音樂不僅僅是消遣,更是療愈疾病呵護健康的方式。運動能讓我們健康,音樂能影響我們腦細胞的運動,促進大腦健康!

低頻音樂是根據睡眠時的腦波開發的,里面主要是θ和δ波,這種音樂能引導和激發睡眠中樞神經的活躍度,睡眠中樞的腦細胞活躍了,我們入睡的速度和睡眠深度就會大大增強。

低頻音樂不是輕音樂,輕音樂仍是高頻音樂,只是彈奏的力度輕柔而已。


低頻音樂解決失眠、易醒、多夢等睡眠障礙,依據的是大腦活動規律,是科學、安全、健康的,不同于安眠藥、酒精、熏香等方法。

睡眠是睡眠中樞神經控制下的人體自我修復的過程,安眠藥、酒精、熏香等確實能讓人入睡,但這些方法也抑制了睡眠中樞神經,身體的修復同時也會出問題,所以醒來后頭暈、渾身無力、煩躁就很正常,這些方法引起的睡眠也稱之為“偽睡眠”。


低頻音樂的開發是慎密的,目前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世界領先,并已廣泛應用于醫學領域。這些音樂不僅促進深度睡眠,對焦慮、抑郁、頭痛等精神類疾病也有非常好的療效。


除了低頻音樂,白色噪音如雨聲、海浪、風聲等也利于睡眠。?1989年,英國科學家進行了一項以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的“白噪聲與睡眠誘導”實驗。隨機抽取了兩組(每組20個)出生2-7天的新生兒分別進行研究, 讓他們在白噪聲環境中進行睡眠比較。實驗組中16人(80%)在5分鐘內睡著了,而在對照組中(5分鐘內)自然入睡比例只有5例(25%)。無論對于嬰兒還是成年人,無論是對健康的受試者還是病人,適當音量的白噪聲或粉紅噪聲對睡眠質量以及睡眠結構有著積極的影響,減少了睡眠誘導時間(也就是入睡快),減少了醒覺次數,增加了睡眠深度,增長了總的睡眠時間。這聽起來對有睡眠障礙的人來講都是福音,事實也是如此。

聲音169評價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