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吟詠詩詞歌賦 2018年5-7月

3926

? ? ? ?諸位喜馬拉雅的聽友們,大家好,我是宋梓川,是一名佛門居士,也在養生和身心修行方面有些見地,我一直在收聽喜馬拉雅等優秀媒體平臺,為咱們提供的優質作品,身心受益匪淺!尤其是前段時間,聽了一行禪師編著,胡克老師播講的《佛陀傳》之后,被深深的吸引了,特別喜歡第十九講,《對橘子的專注是一種修行》,感覺這講與我最相應,有一段時間啊,我煩燥了要聽一遍,開心了也想聽一遍,一共聽了不下30幾遍,因為每次聽,胡克老師的聲音仿佛都能跨越時空,把我帶到2500多年前的佛陀身邊,化為其中的一個小童,在聆聽佛陀為我們開示生命的覺醒之道,那時真的是身心俱靜,煩惱全消,愉悅自在??!所以我就慢慢的開始非常向往能具備像胡克老師,李罕老師,李沛老師及咱喜馬拉雅的眾位優質主播等大咖大德這樣的播音朗誦能力,以更好的表達身心,精進修行,服務眾生,了悟宇宙人生之真諦!但是無奈自己天賦不佳,嗓音不好,中氣不足,技巧也欠缺,所以聽了N多作品,身心體悟和裨益是有了不少,可是播音朗誦方面還是無法良好的契入,但濟群師父以佛法正見教導我們,要隨緣進??!所以我決定從今天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向朗誦界的大德們學習播音朗誦;濟群法師和一行禪師是我的人生導師,胡克老師和諸位優秀的主播大咖是我的偶像,李沛老師是我最近的播音朗誦指導老師,他們都是我見賢思齊的對象,所以我打算,每天多多學習,多多朗讀,多多練習,雖然現在還是播音朗誦方面的小白,但我相信勤能補拙,量的積累必會產生質的飛躍,保持每天進步一點點,博觀約取,循序漸進,一定可以不斷向諸位大德們靠攏的!
? ? ? ? 其實我覺得佛法智慧和很多其它人文學科的內容是相通的,比如說美學,藝術,戲劇,詩詞歌賦等等,大家都知道這些人文學科的共同點,就是遠遠超出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極端側重的理性認識范疇,而進入了更高級,但卻比較容易被忽視的感性認識范疇,無法再確切的用科學范疇來描述,所以近現代科學文化界的大德們,才單獨列出了人文學科這一門類,以劃歸和描述研究,像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美學,從社會科學中躍升出來的文學,藝術,宗教等領域;大家可以回顧一下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來,哪一部公認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是以追求佛法的禪意為更高藝術境界的!大家都知道,文化藝術作品,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很多留白的想象空間,它們的使命是引領我們從以前的蒙昧狀態,及現在普遍的過度理性狀態中,哪怕是暫時的解放出來,契入到生命更高層面的,感性審美活動中,如果能以究竟的正見智慧主導的話,還可能進一步像佛陀等歷代圣賢那樣,通達靈性層面,逐步開啟宿命智,有情眾生智,乃至無漏智!因此我們要提升生命品質,除了需秉持先進的,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實踐觀外,還要勇于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精華,接受傳統文化藝術的熏陶,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所以我決定從今天開始,每天試著為大家朗誦和解讀至少一篇優秀的詩詞歌賦,以化整為零,循序漸進的幫助大家在忙碌之余,一起接受文化藝術的熏陶,進一步逐漸通達宇宙人生的規律,不斷升華生命品質!那么就獻丑了,希望大家對我的朗讀多多批評斧正,提出寶貴意見,策勵梓川進步!大家互相增上,同愿同行,共同精進!感恩大家!


聲音46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