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作為幸存者、見證者和講述者

7月,張文宏醫生說: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會短期結束,可能長期也結束不了?,F在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span>


面對疫情發生時,數以百萬計的死亡事件,我們是幸存者。

面對75億人在其中付出的代價、犧牲與抵抗,我們是見證者。

面對疫情暫時退卻的慶賀,習慣性的遺忘,以及其他物種的沉默,我們是講述者。


從歐洲中世紀讓人聞風喪膽黑死病,

到晚清中國轟動世界的東北肺鼠疫,

再到幻想國度中蔓延的失明與電子瘟疫


從1471年正式出版于意大利威尼斯《十日談》,到2010年出版于中國的《白雪烏鴉》,500多年瘟疫橫行的歲月里,人類如何幸存,見證,并且講述這個世界?這10本作品,帶你親歷現場。


歷史上的抗疫名著


    《十日談》是中世紀最重要的一部故事集,也是一場大瘟疫催化的文藝復興人間序章。卜伽丘在作品中講述了1348年意大利佛羅倫薩黑死病流行時,十名年輕男女在一所別墅避難,他們終日歡宴,百無禁忌,每人每天講一個驚世駭俗的故事,歷時十天,捅破了中世紀的禁欲騙局,作為災難的瘟疫反而成了人文主義一次寶貴的契機。


      《瘟疫年紀事》是世界上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瘟疫文學”,開創了“非虛構小說”的先河,后世模仿者無數,馬爾克斯曾表白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書?!遏敒I遜漂流記》的作者笛?;霉聧u模式,根據叔叔留下來的記錄,重新講述了17世紀轟動整個歐洲的倫敦大瘟疫,即便它只是一部小說,卻比同一時期的所有紀實報道還要真實。


        《鼠疫》是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的醒世之作,是一部在人人自危的疫情與苦難里,每個人都應該反復閱讀的小說,它無論篇幅、題材、文筆都無可挑剔,風靡了半個多世紀,每當世界掀起政治狂熱或者全球瘟疫大流行,我們都會想起它,想起它背后的作者,一個誠實的反抗者所堅持的勇氣、自由、真理與正義。


          《親歷:瘟疫500年文學記憶》是譯文講書“名著解讀”的第3個專題節目。談論瘟疫,也談論瘟疫之下的愛欲、真相、反抗與溫柔。借助10部與瘟疫相關的文學經典,用30集,持續360多分鐘的音頻內容,希望能夠陪伴大家重返歷史現場,一起追尋事實、虛構與想象交織的文學記憶,從歐洲中世紀讓人聞風喪膽黑死病,到晚清中國轟動世界的東北鼠疫,再到幻想國度中蔓延的失明與電子瘟疫……在后疫情時代,把對災難的記錄與想象作為認識世界的方法,用疾病的隱喻,抵抗此時此刻的文化失憶。


          直擊世紀瘟疫爆發現場


            《血疫》是一部描寫埃博拉病毒源起的非虛構著作,1994年剛一問世,就橫掃《紐約時報》暢銷榜61周,并入選了《美國科學家雜志》“塑造20世紀科學的100本書”。2019年被改編成高分美劇《血疫:埃博拉浩劫》,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也成為了讀者選擇的熱門圖書。這本書的“恐怖”之處,在于細節徹底的真實,這些真實比科幻世界里的噩夢還要來得驚悚,它關乎病毒,更關乎人類的無知、貪婪、勇氣和犧牲,以及面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新冠時代的我們》是意大利作家保羅·喬爾達諾的“新冠日記”,也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時代標本。作為一部詞典體的疫情記錄,它記錄了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意大利的社會狀況,也從理性出發,探討新冠肺炎帶給人類的危機與轉變。喬爾達諾是卜伽丘700年后的文學晚輩,他繼承了意大利文學里的細微與敏感,這份新冠疫情影響下的社會觀察,可以啟發我們關注那些令人驚訝卻又不曾注意到的事實。


              你是否聽到了遠方的哭聲?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現代環境保護運動先驅蕾切爾·卡森的代表作,也是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非虛構著作之一,也啟發了劉慈欣寫《三體》時描述人類看待地球的傲慢。作者細致入微地講述了以DDT為代表的殺蟲劑在美國的廣泛使用,給我們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難以逆轉的危害。在作者看來,環境問題的深層根源在于人類對于自然的傲慢和無知,因此,她呼吁人們要重新端正對自然的態度,重新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問題。


                  《大滅絕時代》是《紐約客》記者、作家伊麗莎白·科爾伯特親歷全球生態現場,為讀者畫出的今日世界輪廓:人類活動正在引發歷史上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作為第99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非虛構”寫作獎獲獎作品,“大滅絕”的警告并非危言聳聽,書中的十三個故事由遠及近,從遠古時代的美洲乳齒象、大海雀、菊石,到支離破碎的亞馬孫雨林、迅速變暖的安第斯山坡面,再到我們普通人的后院,物種滅絕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朱鹮的遺言》是第30回日本大宅壯一非虛構文學獎獲獎作品,問世20余年來,屢屢再版。作者小林照幸,用不遜色懸疑小說的筆觸,記錄了日本神鳥最后的消逝,也還原了中日兩國為了保護朱鹮做出的努力。正如日本著名作家柳田邦男感嘆的:“這是一部通過瀕臨滅絕的鳥類朱鹮,向人們展現人類對自然所犯的罪,以及想要償還罪行的人類如何苦戰、掙扎的報告文學?!?br>


                      《最后的熊貓》美國著名野生動物研究學者、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喬治·夏勒的代表作,作為熊貓項目的外方代表專家,喬治·夏勒首次公布了80年代熊貓項目的內情和始末。在書中,他親眼見證了動物保護的真實困境,還原了中外文化曾經的交鋒。我們今天的讀者,面對保護區里憨態可取的大熊貓,很難想象熊貓世界也有自己的隱秘與哀愁。喬治·夏勒的提醒,仍未過時:“熊貓歷經演化而生存在今天的世界,并不是為了取悅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