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梟雄張作林

1592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一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出生于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西90華里北小洼村,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國家元首、北洋軍閥奉系首領、陸海軍大元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后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后又消除蒙患。其先后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閥奉系首領。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后,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1928年6月3日,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孔橋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后,于當日死去。[1][23][24]
全名
張作霖

雨亭
所處時代
清末民國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奉天省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洼村[22]
人物關系

更多
壽懿
妻子
張學森
兒子
張學思
兒子
張學浚
兒子
張學銓
兒子
張學曾
兒子
張學銘
兒子
張學良
兒子
張學英
兒子
趙春桂
前妻
查看更多
相關視頻
更多
18.8萬播放|01:04
一分鐘了解北洋政府奉系首領張作霖
秒懂百科
11.8萬播放|11:59
直奉大戰,奉系最終勝出,張作霖入關,奉系走向巔峰
杰瑞扯閑篇兒Y
4千點贊
14.3萬播放|03:57
北洋軍閥合影照,大佬齊聚一堂
好奇組長
4萬播放|06:10
張作霖一生結交了七位拜把子兄弟,他去世后,兄弟們結局如何
張生全精彩歷史
1.7萬播放|18:17
奉系與日本之間的矛盾是如何激化的?張作霖是如何與日方周旋的?
宋溫暖說歷史
2780播放|14:58
張作霖傳奇:遇土匪上門醫馬險象環生,治馬病獲銀十兩匪心初動
老王會說事兒
2千點贊
5.4萬播放|05:17
張作霖如果去了上海,敢惹杜月笙嗎?他倆究竟誰更厲害?
劉丙潤愛分享
182.3萬播放|02:01
張作霖臨終前留下遺言,決不可讓此人來到東北,事后證明他很精明
趣史微視頻
3千點贊
69.6萬播放|04:10
歷史上真實的張作霖,有些習慣連親兒子都嫌棄?
秒懂百科精選
8816播放|04:27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對溥儀說了什么,讓溥儀很顯尷尬
圖說舊事
查看更多
相關星圖
張作霖麾下“五虎上將”
共5個詞條
69.3萬閱讀
姜登選
姜登選(1881年—1925年11月26日),字超六,直隸南宮人,北洋奉系軍將領、張作霖的五虎將之一。姜登選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清宣統時,任朱慶瀾之參謀,隨軍入四川。辛亥革命后,任貴州第一師參謀長。民國二年(1913年),朱被任為黑龍江護軍使兼民政長,姜為其參謀長。五年(1916年),隨朱赴廣東,供職省長公署。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后,奉軍聘他為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監,奉軍之改革,得姜之力不少。十三年(1924年),直奉二次戰役,姜任鎮威軍第一軍總司令,奮戰于山海關之正面攻擊。十四年(1925年)4月,張宗昌為山東督辦,姜即繼張而為蘇皖魯三省剿匪總司令。8月,復被任為安徽督辦,10月,浙督孫傳芳派兵攻江蘇,蘇督楊宇霆先逃,姜亦棄職北歸。11月24日,因不附和郭松齡反奉,被郭殺害于灤州。
郭松齡
郭松齡(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村人,中華民國時期奉系軍閥的愛國將領。早年進入軍校學習,得到陸軍統領朱慶瀾賞識,移防成都。四川保路運動后,投靠孫中山,成為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護法運動失敗后,回到奉天城,曾任張學良的教官、奉軍第二團團長、第八旅旅長、第三軍副軍長、京榆駐軍副司令,參與兩次直奉戰爭。1925年,在灤州起兵反奉宣言,受到日本關東軍和奉系軍隊的鎮壓,兵敗被殺。
張宗昌
張宗昌(1881年2月13日,一說1882年3月4日—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東省掖縣(今山東萊州)人。奉系軍閥頭目之一,長期盤踞山東。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赴東北謀生。武昌起義后,親率百余人投山東民軍都督胡瑛,任光復軍騎兵獨立團團長。1913年7月,投靠馮國璋,先后任江蘇陸軍軍官教育團監理、江蘇將軍公署副官長、總統府侍從武官長。后改任江蘇暫編第一師師長。率部進攻護法軍,任第二路總指揮。1920年兵敗,所部被解散。1921年至奉天張作霖處,先后任巡署高級顧問、憲兵營長、綏寧剿匪司令、綏寧鎮守使。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時任奉軍第二軍副軍長。第二次直奉戰爭后,改任宣撫軍第一軍軍長。1925年初,任蘇皖魯剿匪司令。4月任山東軍務督辦。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青島慘案”。7月兼任山東省省長。1926年初,任直魯聯軍總司令。1928年8月,兵敗下野,一度亡命大連、日本。督魯3年期間(1925年-1928年),橫征暴斂,捐稅多達50余種,曾鎮壓濟南工人運動。1932年由日本回國,潛居天津租界。同年9月3日,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于津浦鐵路濟南車站。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查看更多
奉系軍閥代表人物
共19個詞條
39.8萬閱讀
張作霖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一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出生于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西90華里北小洼村,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國家元首、北洋軍閥奉系首領、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后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后又消除蒙患。其先后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閥奉系首領。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后,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1928年6月3日,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孔橋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后,于當日死去。
張學良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生于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1920年畢業于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于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后任中華民國陸??哲姼彼玖?,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后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歲。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009年張學良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張作相
張作相(1881年—1949年4月19日),字輔忱,出生于奉天錦州義縣(今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班吉塔鄉雜木林子村),愛國民主人士,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張學良的輔帥。1901年,加入張作霖的“保險隊”,從此隨張作霖升遷而升遷。歷任清軍管帶、陸軍第27師師長、東三省巡閱使署和奉天督軍署總參議、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統監等職。1921年,張作相先后婉辭黑龍江督軍、熱河督統等職。1924年,吉林督軍孫烈臣病故,張作相始肯接任其職。任職期間,張作相在吉林全境力行禁煙;主持修筑了奉海鐵路;創辦了吉林大學,開吉林高等教育之先河。1925年,郭松齡反奉失敗,在討論善后問題時,張作相以大局為重,力排眾議堅決反對將郭軍部將全部處死,最終得到了張作霖的默許,使奉軍保存了大批骨干力量,在奉軍中贏得了很高聲望?;使猛褪录?,張作相力保張學良主政東北。熱河抗戰失敗后,張作相長期隱居天津,多次拒絕日偽的利誘招降。全國解放前夕,拒絕蔣介石讓他去臺灣的要求。曾任國民政府國策顧問、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駐吉東北邊防副司令長官兼吉林省主席及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吉林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張作相在吉林任職期間,創辦吉林大學,修吉敦鐵路,興辦自來水,鋪筑柏油馬路,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修筑吉海鐵路。1949年4月,張作相患病逝于天津。概述圖參考資料:
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為政舉措軼事典故人物家庭人物爭議歷史評價后世紀念藝術形象參考資料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75年3月19日(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張作霖生于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洼村。
1887年(光緒十三年),跟隨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三個月。
1888年(光緒十四年),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張作霖與二哥前去報仇,槍走火誤傷人命,二哥被捕,他逃走,隨母親王氏、妹妹去鎮安縣(即黑山縣)趙家廟村附近(今屬北鎮縣)外祖父家就食。
1889年(光緒十五年),為了生計,張作霖先后賣過燒餅,學過木匠,當過貨郎,還當過獸醫。[3]
1890年(光緒十六年),流落到營口縣大高坎鎮。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張作霖投清軍宋慶所部當兵,后升任騎兵哨長。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清軍移防,張作霖離隊回鄉當獸醫;同年,與趙家廟村地主趙占元次女趙春桂結婚。[3]
共4張
張作霖
起于草莽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經馮麟閣(后改名馮德麟)介紹,張作霖在廣寧縣(北鎮)加入綠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沙俄侵占中國東北,盛京將軍增祺逃走,地方政權陷于癱瘓。張作霖于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大團),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后占據北鎮縣中安堡。張作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他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這個地區胡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贊,他由此聲名鵲起。此后,他管轄的范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4]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土匪金壽山在臘月三十夜班勾結俄兵,偷襲中安堡,張作霖先逃到姜家屯,后逃往八角臺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在逃亡途中,妻子趙春桂在馬車上生下了張學良。[3]
仕途之路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張作霖于新民府受招撫,先任巡警前路游擊馬隊幫帶(副營長),后升管帶(營長)。
1904年(光緒三十年),日俄戰爭爆發,張作霖秉持著“誰給我好處,我就幫助誰”的原則,先為俄軍效力后為日軍效力。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因其帶兵名聲甚佳,被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任命為五營統帶(團長)。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在東三省改建省制,任命徐世昌為東三省總督。張作霖因計擒匪首杜立三有功,被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管轄馬步5營。[3]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奉徐世昌命駐防鄭家屯、洮南,將陶克陶胡驅逐出境。徐世昌將其兵力擴充為7個營,達到3500人。[3]
1909年(宣統元年),奉錫良總督之命追繳牙什、白音大賚等。
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張作霖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黨人。隨后,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命他兼任中路巡防營統領,統率15個營的兵力。
1912年(民國元年),因擠走革命黨人藍天蔚,誘殺革命黨人張榕,深得清廷賞識。清廷授其為關外練兵大臣,以總兵記名,后任為第24鎮統制(師長),并兼奉天巡防營總辦,從此掌握了奉天省的軍政大權。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后,改巡防營為陸軍,任命其為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中將軍銜,授勛5位。
1913年(民國2年),袁世凱在北京召見張作霖,向他暗示升官有望。
1914年(民國3年),張錫鑾任奉天將軍,授鎮安上將軍,節制東三省,張作霖覬覦其位。
1915年(民國4年),張作霖兩次秘密派人入京,試圖運作繼任奉天將軍。結果張錫鑾被調走后,袁世凱任命他的心腹段芝貴為奉天巡按使、鎮武上將軍,節制東三省,張作霖的希望落空;[3]同年,被袁世凱召入京,張作霖表示支持袁世凱“速正大位”。袁世凱稱帝后,張作霖受封二等子爵。
共12張
紀錄片《梟雄張作霖》截圖
虎踞東北
1916年(民國5年),張作霖驅逐段芝貴,并大造“奉人治奉”的輿論。隨后,袁世凱任命其為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同年,袁世凱帝制失敗病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改任張作霖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日本人陰謀暗殺張作霖,未遂。[3]
1917年(民國6年),因奉天巡防營二十八師師長馮德麟參與張勛復辟,張作霖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天省軍政;同年,兼并黑龍江省,并保舉他的兒女親家鮑貴卿任黑龍江督軍兼省長。[3]
1918年(民國7年),于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隨后入關支持皖系“武力統一”;7月,張作霖被總統徐世昌任為東三省巡閱使。[5]
1919年(民國8年),五四運動爆發,張作霖對學生愛國運動力主鎮壓;7月,張作霖為控制東北三省,開始了驅逐吉林督軍孟恩遠的行動,造成了奉吉兩省軍隊的尖銳對峙。7月19日,駐守長春滿鐵附屬地的日軍制造寬城子事件,孟恩遠被迫下野。[5]張作霖任命親信部下孫烈臣為黑龍江省督軍,鮑貴卿調任吉林省督軍,他由此正式成為“東北王”。
目錄
播報
糾錯
分享
聲音11評價0
專輯主播

1461602237

簡介:下九流說書人,本人喜飲酒又抽煙,又他媽的是天秤座?。?!唉,哎,別罵了本人現在在打工(2023~2026)愛聽聽,不聽滾蛋!最好也別關注,我是磕磕吧但最起碼沒結巴吧有句話怎么說的呢人怕出名豬怕壯,這人一出名啊,你想要干什么事兒啊隨地大小便被人發現了,被狗仔發現了就有好幾個人關注你對你批評指點什么的你嫖個娼那啥的呀那娛樂圈都在封殺你,我去!懂不懂為什么這豬怕壯呢因為你的豬要肥的話呢就要上餐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