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秘密(帶你了解沉睡千年的秘密)

7005

這本書,不是一本常規的歷史著作,而是一本大膽的歷史推理作品。
簡單來說,這是一本解碼的書,破解的是歷史的密碼。
解碼與解謎不同。
解謎,是破解單謎。
解碼,是破解謎團,一連串彼此關聯的謎;這些謎都在一個相通的環上,必須按照環扣的次序順次解開。
這本書所要破解的密碼,是秦始皇的密碼。
秦始皇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名人,也是迷霧重重的人物。
籠罩在秦始皇身上的重重迷霧,從他的出生開始,一直到他的死后,日積月累,有增無減,千百年來,積淀成一連串的歷史疑案。
生父之謎是第一樁疑案,秦始皇究竟是嬴異的兒子,還是呂不韋的兒子?
假父和弟弟之謎是第二樁疑案,秦始皇與嫪毐、成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表叔之謎是第三樁疑案,昌平君究竟是什么人,他為什么先扶持嬴政親政,后來又起兵反秦稱楚王?
至于第四樁疑案的皇后之謎,更是蹊蹺迷離。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卻在史書上渺無蹤影,這不是非常令人奇怪嗎?
這樁奇怪的事情,不僅牽連到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幼子胡亥和他們的兄弟姐妹,更牽連到他們的母親們,那些曾經在秦始皇身邊生活過,后來又完全失去了消息的所有后宮……如此種種疑案,都糾纏在一個環上,這就是秦始皇的親族和外戚。
如此種種疑案,至今仍沒有確切的答案。
為什么會這樣?
年代久遠,史料欠缺,當然是首要的原因。
不過,人為地隱瞞歷史的真相,有傾向性地曲解歷史,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我看來,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觀念的束縛。
多年以來,在史料學的領域,我們信奉“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的原則。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個原則推廣到整個歷史學中來加以奉行的話,警句就變成了咒語,我們將會掉進認識的陷阱,誤以為凡是沒有記載的事情就不曾存在。
如此擴大化的結果,歷史學將會只剩下破碎的斷片,而失去完整的篇章,前言不搭后語的失衡,最終難免陷于失語。
歷史是什么?
歷史是基于史料對往事的推想。
古代史的史料少而又少,如何通過這些少而又少的材料,解讀出多而更多的史實來,必須修煉“有一分材料說十分話”的功夫。
這個“說十分話”的功夫,講的是由一條材料生發十條線索的方法;這個方法的思路,就是多方聯想和合理推測。
在直接證據不足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搜尋間接的旁證,然后運用聯想和推測,上下內外關聯,前后左右旁通,索隱探微,設問求解,將各種蛛絲馬跡串連起來,最大限度地解析歷史,揭示歷史的真相。
歷史學的這種做法,類似于現實中的偵探破案。
發案后的現場,混亂而狼藉,犯人無影無蹤,證據被銷毀隱去,偵探們仔細地搜集每一個指紋、每一個腳印,哪怕是一根毛發,甚至是一種氣味……如何由這些少而又少的證據,搜尋出犯人的蹤影,復原出案發的現場,推理和聯想,正是必不可少的功夫。
按照偵探學上的說法,就是通過推理和聯想,將所有的證據合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相關的證據鏈,由此重建案發的過程。
刑警偵探,破解的是現在的疑案;破解古代疑案的歷史學家,是歷史偵探。
歷史偵探破解歷史疑案,同刑警偵探破案一樣,充滿了驚險、刺激,還有樂趣。
讀者朋友,讓我們回到兩千多年前的秦代,來到秦始皇的身邊,置身于那一個又一個的案發現場,一起來做歷史偵探,一起來享受破案的快樂,一起來體驗福爾摩斯式的邏輯與力量吧。

聲音82評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