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中習慣

47
在失去中習慣,在習慣中成熟。
作家白先勇說:
“擁有的從來都是僥幸,無常才是人生的常態,所有的成熟都是從失去開始的?!?br />今年正月 我經歷了一個大手術,辭去了中層職務等,短短一個月里接受了以前無法想象的苦厄無常。
人活著,就是一路長大,一路失去的過程。
所有的成長,都是被經歷催熟的。

01
失去情緒,習慣自愈
傅首爾在《奇葩說》里提到:
“成年人的不開心不是掉了一根棒棒糖那么簡單,要么是巨大痛苦的暴擊,要么是微小絕望的堆砌,它是一種持續的狀態?!?br />當情緒的浪潮襲來時,我們不能像小孩子那樣哇哇大哭,哭完了瘋玩一場就忘了。
小孩子哭鬧有糖吃,有父母關心、家人疼愛。
成年人有了情緒,向父母傾訴,害怕他們擔心。和朋友吐槽,朋友有自己的煩心事,要么自顧不暇,要么敷衍了事,更不談感同身受了。
漸漸地,在“矯情、嗯、哦”的回應中,學會了把情緒留給黑夜,把眼淚留給枕頭。
不是沒有情緒,只是早就習慣了不被理解。
經歷的越多越明白:
怨多招人煩,淚多惹人閑。
不如把紛擾的情緒藏回繭中,等待傷口里長出翅膀,在靜默中積蓄力量,破繭成蝶、
02
失去沖動,習慣妥協
網上一直流行一段話:
“職場上最容易受到欺負的是那些中年人,因為他們面對千軍萬馬,身后空無一人?!?br />人到中年,當你漸漸成了父母的依靠,有了家庭。即便有時候受到天大的委屈、莫大的排擠,也會因為心中所愛放棄一些堅持,妥協讓步。
人到中年,左肩擔著父母孩子,右肩托著希望和未來。
面對生活的責難,寧愿跪下,也不敢讓肩頭的責任滑落。
年少時,每個人都是自由翱翔的鷹,可惜歲月是上了枷鎖的牢籠。
你心氣再高,高不過命運生活的刁難。
網紅教授戴建業走穴賺錢,被人當眾指責有失文人風骨。
教授哽咽回應:
“我夫人得了癌癥,一盒抗癌藥51000元。很多人批評我到處賺錢,沒有文人風骨。
可是如果丟了妻子,我要文人風骨做什么?”
人到了一定年紀,不是心中沒了無所畏懼的沖動,只是有了軟肋。
比起不計后果的迎頭而上,人們更愿意做那個謹小慎微、護得家人安寧的普通人。
03
失去指望,習慣自強
有一天,當父母變得小心翼翼,一件衣服都要征詢你的意見、一碟飯菜都要擔心合不合你胃口時,你才驚覺:
曾經為自己遮風避雨的父母老了,需要你來為他們撐起一片天了。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十幾歲的時候,你覺得父母是一座大山,巍峨挺拔。
20歲的時候,父母是一棵大樹,經歷雨雪風霜依舊傲立。
30歲的時候,父母尚能幫一把手,讓你的人生不那么吃力。
可是當自己有了孩子家庭,父母逐漸老去的時候,你會發現:
身前是泥濘,身后是需要你保護的親人。
你只能單槍匹馬地去闖,強大自己,為自己撐傘的同時,也為愛的人遮風擋雨。
成事的前提是“苦心志、勞筋骨”,人都是痛醒的,成熟亦是如此。
▽在命運之鞭面前,每個中年人都曾吶喊過“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最終,在生活不斷地抽打驅使下,大家都習慣了默默承受、暗自崩潰,無聲自愈。
不是不痛,只是不論多痛,生活仍要繼續。
你不咬牙前行,歲月也不會因為憐憫讓你未來的路暢通無阻。
陶瓷經過火的洗禮,方能展現出完美的一面。
所謂生活,大概就是在一次次摔倒中迎難而上,在一次次痛疼中覺醒獲得。
在失去中習慣,在習慣中成熟,在成熟中懂得,在懂得中擁有。
與朋友們共勉。
聲音1評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