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么》(上)[蘇]米.伊林

32.2萬

米·伊林出生于烏克蘭,是著名蘇聯作家。他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樂忠于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等等。

伊林善于把文學和科學結合起來,用文藝的筆調,用生動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詩一樣的語言,娓娓動聽地講述科學知識。他的作品活潑而又邏輯嚴謹,趣味是從知識本身中挖掘出來的而不是外加的噱頭,材料豐富而不枝蔓。

米·伊林的作品作為優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對我國科普創作界產生了很大影響。老一輩的科普作家和50年代成長起來的許多科普作家,都從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我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報》上用“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思想活潑,段落簡短”這樣16個字來概括伊林作品的寫作特點。

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萬個為什么》、《不夜天》、《黑白》、《幾點鐘》、《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第一、二、三部)、《書的故事》。

《十萬個為什么》

《十萬個為什么》已使無數中國青少年邁進知識大門,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用屋內旅行記的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提出饒有興味的問題,進行有啟發性的解釋。

米伊林把簡單的問題想得津津有味,講得津津有味。


聲音102評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