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音樂之父-巴赫作品大全

9.9萬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杰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爾和泰勒曼齊名。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稱為「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不是小溪 是音樂大海
當樂圣貝多芬第一次看到了巴赫的作品時,直呼:「他不是小溪,巴赫是大海!」
原來德文巴赫「Bach」是小溪的意思,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作品后,一語道盡他對巴赫音樂才華的賞識和贊嘆!
巴赫一生音樂的形式相當多樣化,涉及當時所有音樂的風格與形式,其中以聲樂作品最多,有300多首宗教大合唱、三部受難曲??,巴赫的作品浩如瀚海,可惜大部分散佚不見,1850年歐洲才成立巴赫學會,開始搜集巴赫的手稿。五十年后,1900年巴赫作品全集初版,目前巴赫的作品皆以BWV來編號標示,BWV為曲種的順序、非年代順序,共有500多部、1000首作品。
巴赫一生除幼年較為不詳外,依創作生活可分為:魏瑪、科藤、萊比錫三個時代。
第一期魏瑪時代,巴赫23歲起在魏瑪領主威廉安斯特公爵的宮庭中擔任樂師,此時巴赫兼任教堂管風琴手,正值青壯年的巴赫,音樂風格洋溢著青春的熱情,此時著名的作品有《d小調管風琴觸技取與賦格》、《帕薩卡利亞》,「清唱劇」、四十六首圣詠前奏曲等。
第二期科藤時代,巴赫擔任雷奧博王子的宮庭樂長,科藤這六年巴赫邁入成熟的創作高峰期,轉向室內樂和管弦樂的創作,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1722年完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和獨步寰宇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等,都是科藤時期的作品。
1720年為巴赫生下七個子女的愛妻瑪麗亞去世,次年巴赫和比他小十六歲的女高音歌手安娜?瑪格達蓮娜結婚,新娘安娜非常了解巴赫的工作,認真地幫他謄寫樂譜,后來安娜為巴赫生了十三個子女。
第三期萊比錫時代,巴赫從38歲起至65歲去世為止,均擔任圣托瑪斯教會合唱長之職,虔誠的巴赫向來認為自己的音樂天賦是上帝賦予的,因此晚年的巴赫全心致力于將最美、最崇高的音樂奉獻給上帝!
《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二卷、《意大利協奏曲》、《哥德堡變奏曲》??以及登峰造極的《音樂的奉獻》和《賦格的藝術》,都是晚年萊比錫完成的經典作品。

聲音370評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