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ad

81.4萬

《The Road》是黃子韜的首張個人正規專輯,這張個人專輯首先給人的驚喜,就是它的歌曲容量,簡直就是Bigger than Bigger。在如今原創力普遍疲軟,出專輯全靠東拼西湊的時代,黃子韜的這張專輯,卻堪稱是一種Plus版的專輯,用料很足、誠意滿滿。


專輯總共收錄了18首作品,而且就是18首實打實的詞曲作品,并非有的專輯看起來作品數量很多,但實際上卻是用一些序曲、尾聲等等音軌去湊數,在制造概念的同時,給人一種心理上的豐富感。


在這個數字單曲已經成為主流的時代,傳統的專輯形式,頗有種日落西山、英雄遲暮的蒼涼感。很多歌手即使出專輯,也更喜歡三到四首的迷你專輯,畢竟這樣才能曝光頻、見效快。而還有一些歌手在出版正式專輯時,甚至已經將原本標配的十首歌曲容量,壓縮到了八首,這種耐心和沉淀感的缺失,無疑會影響到一個歌手表達音樂的厚度。


不能說正規專輯這種形式,就一定是合理的,就一定代表著高質,但通過幾十年的傳承,傳統專輯這種形式,確實可以從多方位打造出一個歌手更為立體的音樂形象,以及在不同主題的單曲中,最終形成一個鮮明的專輯主題,體現出音樂有焦點、有細節的魅力。


黃子韜這次就用一般歌手四張迷你專輯、兩張正規專輯的容量,以兩個部分的概念,呈現了他的正面、側面和許多不同面。但這張專輯最終歸結的主題,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心路歷程、從新出發。所以,它才叫《The Road》。


從耍刀弄槍到獨立音樂人擔當

對于黃子韜,很多人對他都有誤解和誤讀。在娛樂圈里,Wuli韜韜成了他的標簽;而在舞臺上,他似乎也永遠是那個耍刀弄槍的武術擔當。


但是,即使看客的你們沒變,黃子韜卻在這幾年有了蛻變,首張個人專輯,就紀錄下了黃子韜在音樂上的成長?;蛘哂靡粋€更嚴謹的方式來表達,《The Road》就是黃子韜的首張個人唱作專輯。


在整張專輯里,黃子韜獨立完成了大部分的作品,在每首歌里都注入了自己的音樂標簽。不需要其他音樂人為他量身定造作品,他用自己的創作為自己代言,所以首首作品也就像是宣言。創作也許不能證明音樂一定足夠優秀,但創作首先就是一個態度,而且對于一個歌手來講,由自己創作大量作品,卻可以做到真正音樂人格的獨立,這恰恰就是一種獨立音樂的精神。


黃子韜成了獨立音樂人?當然是了,獨立完成自己的創作,而且逐漸形成自己的音樂創作脈絡,當然就是獨立音樂人。獨立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并非一定指向另類音樂和非主流音樂,黃子韜在這張《The Road》專輯里,體現出的恰恰就是一種想唱就唱的獨立音樂態度。


做一個真正的Rapper,要有態度、角度和溫度

僅僅有態度還不夠,作為一個音樂人來講,還必須將這種態度,以音樂的方式落實到實處。而在這張《The Road》專輯里,黃子韜就選擇以Rap的方式,來呈現他的心路歷程,那些一路走來的打擊、坎坷和磨難,以及在逆境壓力下越戰越勇的斗志。


從“現實很殘酷也很丑陋……哪兒你都要帶上面具生活”到“我從不會怕跌倒那一剎那……雨后我相信一定會出現彩霞”,在專輯同名曲《The Road》里,黃子韜既沒有用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玩復雜的文字技巧,而就是以這么一種扎實、具體的表述,將自己的經歷和態度,都融于一首作品里,堪稱是黃子韜的一首“音樂自白書”,也是那些對藝人不抱有成見,而且想真正了解黃子韜的歌迷的一份“Wuli韜韜說明書”。


說唱音樂來自地下,因此很多人也用黑和臟這樣的標準,來評價說唱作品質量的好壞。但久而久之,也有一些Rapper犯了有些Rocker相同的錯誤,即為了地下而地下,僅僅只是想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突出自己的桀驁不馴,所以去“制造”一些很酷的音樂場景。而黃子韜的Rap卻是簡單明了不浮夸,沒有那些空洞的詞匯,每一句歌詞都意有所指、言簡意賅,在這個基礎上又賦予說唱音樂以一種更深次的思維延伸。


最典型的就是《Black White》(A B),在這首作品里,黃子韜就用一種很哲學的方式,來闡述一個二元論的命題,好與壞、黑與白、美與丑,其實都在一念之間的感悟,這種創作的表達,也讓黃子韜在同時代、同類型的歌手中,顯出潮流背后的那種內在美。


除此之外,《Underground King》和《我是大主宰》里表現出的野心,《T.A.O》里傳遞出的自信,《Feel Awake》里的那種不忘初心,《New Day》里呈現的輕松與開心,以及關于青春的《十九歲》,關于愛的《Yesterday》,關于母親的《M.O.M》等等作品,也都從各個角度體現出黃子韜音樂視角的多樣化,以及不公式化。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作品,你會聽到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黃子韜,而不是一個在臺上唱著別人感受的娛樂明星。也可以說黃子韜就是一個真正的Rapper,他不僅唱出了態度,更唱出了角度和溫度,或許就像他自己唱的那樣:“I'm talking to you,I'm gonna be me”。


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C-Pop

《The Road》除了是黃子韜個人的一張專輯,他也有心將他做成一張C-Pop的專輯。


中國當然早就有屬于自己的流行樂,但華語流行音樂這個概念,也決定了它只能在華人區這個閉環中流行。而真正的C-Pop,就像它的標簽可以世界通用那樣,它的音樂也應該是讓全世界的歌迷都能聽懂和接受的。


但C-Pop到底是什么呢?理解的不同也導致音樂方向的不同。在很多人眼里,C-Pop既然有一個C,那就肯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必須加入中國傳統音樂的元素,卻忽略了Pop的真正屬性。流行音樂其實不需要負擔太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包袱,它就需要做到世界的、流行的,而對于C-Pop來講,它最重要的就是由中國人創作并主導的流行的。


如今,黃子韜也在嘗試和實踐之后,開創出屬于自己的風格,并且漸漸成為了C-Pop的一種表率。就像《The Road》這張專輯,它并沒有固步自封、閉門造車,用傳統華語流行音樂的那套邏輯,去打造一種音樂模式。而是由黃子韜和美國音樂人Daryl.k聯手打造的方式,充分運用后者和Wiz Khalifa、Michael Brauer、Joe Laporta組成的專業創作和技術團隊經驗,讓整張專輯在音樂意識和技術環節,能夠保持在國際一線同步的水準。


黃子韜個人的演繹,也體現出一種東西方意識思維的平衡,既有個性張揚、霸氣外露的一面,也有細膩敏感、陽光燦爛的另一面。再加上更符合漢字音律的節奏,更具有漢語美感的旋律,以及國際同步潮流音色的運用,也讓這張《The Road》在C-Pop的路上,真正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路。

 

聲音4評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