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因比的歷史研究與英國戰后外交政策

1640

本文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英帝國的興衰追蹤分析湯因比的歷史研究及其結論的變化,認為湯因比的學術生涯始終貫穿政治,其學術研究肩負著英國的“特別文化使命”,是為英國外交利益服務的。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者,同時也是被剝奪者:其海外利益不僅沒有在戰后得到有效保護,反而還遭到美國聯手蘇聯的變相瓜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丘吉爾開始報復美國,用“捧殺”策略誘使美國與蘇聯、中國沖突并以此消耗和拖垮美國;與此同時還要借美國之手為歐洲收復在雅爾塔體制中失去的戰略利益,使英國“保留20世紀初、身披世界最強大帝國斗篷的驕傲”。這些外交目的潛藏于湯因比歷史研究之中且依稀可察。戰場是最好的課堂,對手是最好的老師。英國人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中治理世界時間比較長,其外交戰略思維也是比較圓熟的。對此,我們要提高警惕,更要知己知彼,學習其中有效而我們又尚不熟悉的治理世界的經驗,為中國成長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