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調經典唱段

58.1萬
老調,又名老調梆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源保定白洋淀周邊農村花會中的俗曲河西小調,因生、凈兩行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代表劇目:潘楊訟、忠烈千秋、反徐州、金鱗記等,流行于保定、滄州、衡水、石家莊、張家口以及北京、天津和山西部分地區。唱腔質樸激越,敘述性較強,雄渾寬厚、粗獷高亢,給人予深沉凝重、威嚴雄壯、氣勢恢宏感覺,具北方典型忠腸烈骨、慷慨悲歌民族特質。唱腔結構形式為板腔體,板式有[二板]、[頭板]、[三板]、[回龍]、[撥子]等十余種。曲牌多來自于京劇、河北梆子、昆曲,常用的曲牌軍樂類有[風入松]、[江兒水]、[開門歌]、[水龍吟];喜樂類有[洞房贊]、[海清歌]、[八板]、[大滿堂紅]、[小滿堂紅]、[小寄生草];哀樂類有[嗩吶批]、[夢景]、[大寄生草]、[哭皇天]、[批];宴樂類有[大開門]、[滴溜子]、[擺宴曲]、[三步歌];其他還有[備馬令]、[娃娃]、[萬年歡]、[上天梯]等,鑼鼓經五十余個。文場伴奏樂器以板胡為主,武場與河北梆子相同。
聲音28評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