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評彈-周云瑞

37.5萬

周云瑞(1921——1970)原名國瑞,他祖父周釗泉是京劇演員,負有盛名,較為富裕,曾入股共舞臺為股東老板。后傳藝于云瑞的父親周鳳文,鳳文繼承父業,為京劇名旦,長期演出于上海共舞臺,紅極一時,雅稱“夜蘭香”。云瑞是有天賦的藝術世家子弟,畢業于原上海市西藏中路光明中學,在評彈界中,過去要算是文化高的藝人了。在求學的少年時代,即酷愛文藝,隨謝子光學習國畫,又隨歐陽予倩拍過電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京劇,多才多藝。由于他父親認為京劇需要許多人搭班子,而評彈只需一人或兩人即可演出,比京劇方便得多,比較自由。加以其父又是個評彈愛好者,因此棄家傳京劇藝術而拜擅長唱《三笑》的王似泉為師學習評彈,藝名云瑞。王似泉不經常演出,云瑞學藝心切,因而再拜“塔王”沈儉安為師學習《珍珠塔》。在得到名師教授后,加上他爭分奪秒,埋頭苦學。不管寒冬還是酷暑,總是黎明即起,在馬路的燈光下吊嗓子,從不間斷,練習彈唱時,那怕手指彈得生了血泡,仍堅持不懈。每日下午和晚間隨師到書場和電臺聽書學藝,聽后在回家路上默背不息,還要連夜把書記錄下來,這種勤學苦練的精神深得老師的贊許。一年后與呂逸安、 郭彬卿拚檔,演出于江浙滬一帶,成績較好。1945年,經老師沈儉安介紹,與師弟陳希安拼檔,從此嶄露頭角,書壇上有“小沈薛”之稱。云瑞雖然嗓音清脆圓潤,可是音量不夠宏亮。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他就虛心地向著名歌唱家學習聲樂,研究發音的規律,并把老師精湛的說表藝術,與自己嗓音特點融為一體,將人物喜怒哀樂的感情,表演得生動逼真,在運腔方面,他根據自己的條件,在增強沈調的韻味上下功夫。對自己低沉的嗓音,揚長避短,把唱腔唱得婉轉抑揚,娓娓動聽,成了沈調的一種獨特唱法,同行和聽眾都已承認了這個唱段,應該說周云瑞根據自己的條件,加工提高沈儉安先生沈調流派是成功的。


  ? 周云瑞善彈善唱又善譜曲,是評彈界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僅豐富發展了流派沈調,在彈詞唱腔音樂方面還有許多其他貢獻,如劉天韻同志唱的“陳調”《林沖踏雪》,就是他精心設計的。他還在自己譜唱的《岳云》開篇中,運用“十面埋伏”中的大幅度掃弦,托出激戰的內容場景,并吸收了京劇中的“娃娃腔”,使“俞調”增添了剛勁的色彩。在《劉胡蘭》中,他運用京韻大鼓中的念白和唱腔,加強了評彈“俞調”的激昂氣勢。祁蓮芳同志所唱的祁調,一向不為人所注意和重視,周云瑞卻有著獨特的見解,認為是評彈曲調的一朵奇葩,不能讓它湮沒,為此他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祁調唱腔音樂的旋律,加以發揮,豐富和再創造,終于在《秋思》開篇中,譜成新的祁調,婉轉動聽,一舉成名。從此,祁調在書壇上風靡來,在流派唱腔中放出了一朵絢麗多彩的花朵。
  他還與徐麗仙同志一起實驗以評彈曲調的發展和樂器的改革,嘗試男女聲對唱,譜出了《老貧農耕地》和《全靠黨的好領導》等開篇,還編寫了學習評彈三弦琵琶的彈奏法和各種流派音樂旋律的襯托法,這些寶貴的資料,在十年浩劫中都被毀去了,令人痛惜。周云瑞在彈詞音樂藝術的發展方面是有功績的。
  周云瑞這樣說過:“作為熱愛評彈事業的評彈工作者,不能光靠祖先的藝術遺產過日子,要有所改革和創告,才有利于評彈事業的發展?!彼@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評彈腳本創作方面,他也做過許多工作,他參加創作和改編的評彈書目,有中短篇、長篇不下十余部,有《江南春潮》、《海上英雄》、《荊釵記》、《陳圓圓》等。他的事業感極強,演出、創作無休無歇,幾十年如一日,直到他體力不支大吐血,送進醫藥才肯停下,這種為事業不辭勞累的精神,是值得后輩學習的。


? ? ? 云瑞秉性溫和,和藹可親,處處以寬容謙讓待人,更多地想到的別人,很少考慮自己,在藝術創造中,同樣地先考慮別人的發展和創造,樂于幫助,對同志們的任何要求,從不推諉,毫無保留,由于他為人正直,生活嚴肅,高度的藝術修養,認真對待每一回的演出,一 絲不茍,語言潔凈,情操高尚,毫無半點舊藝人的庸俗習氣,有著優良的書德和書品。
  他對培養評彈事業接班人,也是有貢獻的,曾放棄他幾十年酷愛的演員工作,任上海市評彈團學館主任兼教研組長,辦事館是新事物,一切都要摸索起來;他全力以赴,編寫教材,他說:“能為評彈培養接班人,再苦再累也是情愿的,因為后繼有人?!焙髞硖K州市辦了評彈學校,他又風塵仆仆,往返于蘇滬之間,去評校授課。學館與評校培養出來出一些青年演員,其中有他不少心血。
  他和陳希安拚了幾十年雙檔,感情勝如兄弟。他的學生趙開生在十四歲隨師學藝,云瑞對他從生活、授意、業務等各個方面無不處處關心,直到培養他成為成名的評彈演員。周云瑞對另外幾個學生,彭本樂、石文磊、李娟珍等同樣十分關心。
  解放后,他參加了上海市人民評彈工作團,曾去治淮工地,與朝鮮前線作慰問演出過。
  十年浩劫開始,他已患肺病在家,但仍被列入所謂“香港特務派遣集團”的冤案中,受了許多折磨,他始終沒有屈服,他的回答是“你們的做法是錯誤的,我相信黨一定會把事情弄清楚”在十年浩劫的橫暴摧殘下,帶著痛苦的心情,于一九七O年十一月十四日離開了他酷愛的書臺,離開了他視若生命的評彈藝術而與世長辭了。
  周云瑞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評彈事業,他的貢獻,永遠留在評彈史冊之上。

聲音35評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