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1.1萬

開啟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新趨勢!

互聯網帶來的跨界浪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勢顛覆傳統行業,互聯網作為一個產業將會消失,因為所有產業都將會互聯網化。
這本書為您解讀當下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格局和變化趨勢,助你撥云見日,把握發展機會。


1. OA辦公:國外的互聯網化、社會化的OA代表YAMMER;國內社交銷售APP如銷售易。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移動辦公逐漸取代以往復雜難學難用的PC辦公軟件,移動辦公軟件有更強的場景,國內比較出名的免費辦公軟件有釘釘、企業微信,收費軟件有紅圈、銷售易、紛享銷客等。

2. 摩爾定律:半導體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和電阻數量每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摩爾定律表明的是設備性能與速度的提升。

3. 吉爾德定律:在未來25年,主干網的帶寬每六個月增長一倍,其增長速度是摩爾定律預測的CPU增長速度的三倍,而且將來上網會免費。目前介入互聯網并不是免費的,但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K計算的網絡速度,發展到今天以M計算,表明吉爾德的這項預言大致正確。

4. 病毒擴散原則:一項服務或一個事件的擴散每天將以幾何級數拓展。第一個利用這個擴散原則的知名服務室Gmail郵箱實行邀請制。只有受到Gmail用戶的邀請,你才有可能注冊成為Gmail用戶(這項規則近來隨著郵箱大戰而被谷歌放棄)。這項聽上去限制用戶的規則,事實上,卻巧妙地借助了病毒擴散原則,以幾何級數的方式迅速推廣了Gmail。

5. 六度分隔理論:你和任何一位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這本來是屬于社會學中的假設(或者說數學界的猜想),但在網際網絡上卻是SNS類網站的基石。人們通過網絡來發展他們的虛擬社會關系(包括將現實關系復制上去)。這句話反過來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在網絡上無法建立他們之間的關系,那么,根據人這種社會群居動物的本質,互聯網將不會獲得更大的發展?;谛旅襟w的虛擬社會也就不會出現。六度分隔理論可視作信息流的范疇。極端的例子是假設每人都擁有30位朋友(且互不重復),經過六度傳播后,可以覆蓋到7.29億人。借助網絡社會,六度分隔理論讓麥克盧漢的“地球村”事實上建成了。相關書籍《六度人脈》

6. 無聊這個詞,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商業原動力?;貞浺幌伦约簾o聊的時候一般會打開哪些APP或則做哪些事情?這些APP或則這些事情里面就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如早期QQ游戲,網絡游戲,現在的手游,新聞,視頻軟件等,還有被女人愛不釋手的十字繡等等。

7. 基尼系數:美國經濟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嵯禂凳潜壤龜抵?,在0和1之間,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為基尼系數低于0.2表示收入過于公平;而0.4是社會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線,故基尼系數應保持在0.2~0.4之間,低于0.2社會動力不足;高于0.4,社會不安定。中國改革開放前的基尼系數為0.16(是絕對平均主義造成的),2007年已經超過警戒線0.4達到了0.48,當時基尼系數已經是超過了0.5。由于部分群體隱性福利的存在,中國實際收入的差距還要更高。中國基尼系數高于所有發達國家(如日本基尼系數為0.3到0.35之間)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8. 用戶研究:通過用戶—用戶行為—用戶關系這條路徑,從用戶那里觀察他們的行為,通過行為分析、數據分析將用戶分類,確定每類用戶里每個用戶間的關系,用戶分類與分類之間的關系。

9. 虛擬運營商握有的三大法寶:差異化、定制化、增值服務

10. 外部化:關于外部化以及外部化拓展,我們可以很快想到,視覺的外部化產品有眼鏡,幫助視力下降的人提高視力范圍,望遠鏡,讓人看的更遠,天文望遠鏡讓人可以遙望星空探索未知世界,VR設備把人帶進虛實世界。聽覺設備,比如耳機,助聽器,早期廣播電話現在的手機都扮演著順風耳的角色。唯有味覺和嗅覺目前我沒有感受到有什么樣的外部化產品改變人們的生活。

11. 人與機器的融合:想象一下以后人不在是人,是半人半機械,也許有部分人的大腦都是數字化的,我們叫機器人,有部分大腦還和我們一樣,但是他的肢體和心臟,脾肺腎肝是機械的,沒有癌癥,生命得到延續,將是多么可怕!

12. 商業入口:人與人、人與終端、終端與終端、人與服務。

13. 需求分析:你去做消費者調研,只會得到這樣的答案: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會得到:我需要汽車。因為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從來沒有看到過汽車,怎么可能回答你需要汽車呢?這個段子,似乎充分說明了,創新,尤其是顛覆式創新、破壞性創新是不可能通過需求調研出來的。在“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馬”這句話里,其實“更快”才是需求,而“馬”只是一個解決方案。消費者在這句話里不僅提出了需求,而且還提出了他能想到的“解決方案”?,F在,你到底是要滿足他的需求?還是滿足他的解決方案?顛覆式創新的要點在于由供給者提出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來滿足用戶的需求,而不是由用戶自己想出解決方案(只是限于用戶的資源,他們無法自行制造生產滿足自己而已)。

14. 推薦書籍:《門口的野蠻人》《娛樂產業經濟學—財務分析指南》《被詛咒的巨頭》《如何產生想法:揭示人類思考的秘密》《至關重要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