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

9450

《刀鋒》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44年。

小說寫一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拉里·達雷爾。在軍隊中,拉里結識了一個愛爾蘭好友:這人平時是那樣一個生龍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飛行員,但在一次遭遇戰中,因為救拉里而中彈犧牲。拉里因此對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為什么有惡和不幸,拉里開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轉變。

《刀鋒》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其文學價值,還在于它是一部具有濃厚哲學意蘊的小說,一部關于終極價值的書。毛姆將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凝聚于這部作品中,書中有他自己的心路歷程的影子。小說表達的主題是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刀鋒》中的主角拉里·達雷爾是以英國的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為原型而寫的,當然拉里也反映了毛姆的人生哲學。一戰后美國經濟空前繁榮,人們都處于發財致富的時代浪潮中,拉里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復原后,被當作英雄,有漂亮的未婚妻伊沙貝爾,有親友為他提供的遠大前程的工作,美好生活正在敞開懷抱等待他,而他卻選擇逃避這“美好生活”,他的“游手好閑”令周圍所有人不解。原來戰爭中他的戰友為救拉里而犧牲,朋友之死使他受到強烈的震撼,死亡使拉里對生命有了獨特體驗,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他開始追問生命的意義,人存在的意義。毛姆的行文冷峻而直率,客觀而褒貶自現。他通過《刀鋒》中形形色色的角色的命運和拉里的人生境界作對比,說明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塵世的滿足都是短暫的,而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生活才能獲得持久的快樂和幸福。毛姆一生喜歡游歷,足跡踏遍世界各地,深諳東西方文化。他以哲人的睿智洞察到西方社會中現代人的精神危機可以在東方文明中找到治愈良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工具理性走向極端化,追求高效率使手段成為目的,而人則異化為達到目的手段;西方文明所崇尚的主流價值觀成為窒息人生命和個性的枷鎖;而東方文化和宗教中通過求諸內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追求自我完善等思想所關注的是人本身存在的價值,強調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是拉里為何能在印度領悟人生的真諦。毛姆塑造的拉里體現了人之精神緯度。追求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至高境界也是毛姆為現代人探索的一條精神出路。








聲音88評價0